

1.
名詞
碎片;碎末。
2.
形容詞
細碎;微小。
3.
動詞
重視;顧及;認為值得(常跟“不”連用,構成否定式)。
1.
碎末。
1.出自《儀禮·既夕禮》甕三:酰、醢、屑,冪用疏布。
2.出自《論衡·書解》蕞殘滿車,不成為道;玉屑滿篋,不成為寶。
3.出自《晉書·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
4.出自《創業史》有萬干勁十足地揮舞著斧頭,把帶著銀灰色樹皮的楊木椽,砍成一般長,碎木屑到處四濺。
2.
研成碎末。
1.出自《禮記·內則》屑桂與姜,以灑諸上而鹽之。
2.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下·真臘》客至,屑檳榔、龍腦、香蛤以進。
3.出自《生查子》詞學寫貝多經,自屑泥金粉。
3.
瑣碎眾多。
1.出自《書·多方》大淫圖天之命,屑有辭。
2.出自《荀子·儒效》今有人於此,屑然藏千溢之寶,雖行貣而食,人謂之富矣。
3.出自《覽古》詩情擾萬機屑,位驕四海尊。
4.
輕忽;輕易。參見“屑播”。
1.出自《書·多方》爾乃屑播天命。
5.
常與“不”連用,表示輕視。
1.出自《詩·鄘風·君子偕老》鬒發如云,不屑髢也。
2.出自《后漢書·張衡傳》於心有猜,則簋飧饌哺,猶不屑餐,旌瞀以之。
3.出自《題桐廬二孫先生墓后》若桐廬二孫公兄弟,盤峰公之抗志不污,求心公之不屑仕進,何其凜然可高也哉!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赫赫神祇,豈屑與講學家爭是非。
5.出自《四世同堂》他都不會,也不屑于去學。
6.
顧惜;介意。
1.出自《詩·邶風·谷風》宴爾新昏,不我屑以。
2.出自《后漢書·馬廖傳》盡心納忠,不屑毀譽。
3.出自《七里瀨》詩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4.出自《顏氏家訓·勉學》至見服虔、張揖音義則貴之,得《通俗》、《廣雅》而不屑。
5.出自《祭楊憑詹事文》翱翔自得,誰屑群猜?
7.
敬。
1.出自《隸釋·漢史晨饗孔廟后碑》既至升堂,屏氣拜手,祗肅屑??,仿佛若在。
8.
急迫劬勞貌。參見“屑屑”。
1.出自《左傳·昭公五年》禮之本末將於此乎在,而屑屑焉習儀以亟。
2.出自《漢書·王莽傳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無時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為天下,厚劉氏也。
3.出自《曉將別》詩屑屑命僮御,晨裝儼已齊。
4.出自《聊齋志異·武孝廉》一日,石失印綬,合署沸騰,屑屑還往,無所為計。
9.
倏忽;迅疾。
1.出自《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超兮西征,屑兮不見。??淫敞??,寂兮無音。
1.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斑蚊和庫蚊是主要傳播媒介。多見于夏﹑秋兩季。十歲以下兒童發病較多。癥狀是突發高熱,頭痛﹐嘔吐,意識不清甚至昏睡,部分肢體抽搐或癱瘓。省稱"乙腦"。通稱腦炎。
1.謂萬物受自然之滋育而運動變化其形體。
2.萬物運動變化的形體。
1.流品,等級。
1.光采閃耀。
2.閃耀的光采。
1.流蕩,蕩漾。
1.順著水道流動。
1.同一類的人或物。
1.亦作"流煙"。
2.謂飄動的霧氣。
1.擴散延展。
2.流淌。
沒有根據的話(多指背后議論、誣蔑或挑撥的話)~飛語ㄧ~惑眾ㄧ散布~。
1.見"流言蜚語"。
毫無根據的話語。多指背后議論、誹謗或挑撥的話流言蜚語,何足憑信?
1.猶言流言蜚語。
1.亦作"流艷"。
2.閃動的美麗光彩。
3.流暢而華美。
1.猶蕩漾。
1.見"流耀"。
1.香草名。
1.猶言流離失所。
1.放縱,放蕩。
1.流移,轉移。
充滿而流出來;漫溢泉水~ㄧ園中百花競艷,芳香~。
1.浮云。
2.飄動的陰影。
1.流傳德音。
2.在空中飄蕩的聲音。
1.猶荒淫。
1.見"流霞"。
1.亦作"流鶯"。
2.即鶯。流,謂其鳴聲婉轉。
1.亦作"流傭"。
2.流亡在外受人雇傭的人。
1.沉魚。流,用同"沈"。
1.沒有根據的話。
2.流傳的話。
一個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過的整個地區,如長江流域、黃河流域 、珠江流域。
1.亦作"流庽"。
2.流落他鄉居住。
3.指流落他鄉居住的人。
1.見"流寓"。
1.古代一種刑罰。把罪人流放到邊地守御。
1.沒有根據的稱譽。
2.傳播聲譽。
1.謂失去光輝。
1.猶埋沒。
1.被貶斥;淪落。
1.謂仕途阻塞,屈居下位。
2.謂陷入苦境。
3.指陷入苦境的人。
1.落泊;困頓。
1.埋沒喪亡。
1.敗落玷污。
1.即昆布。藻類植物。可供食用﹑藥用。
1.皇帝的冊命。
1.皇帝的恩典。指詔書。
1.猶內閣。明清時稱宰輔所在之處為"綸扉"。
1.《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鄭玄注"言言出彌大也。"孔穎達疏"'王言如綸,其出如綍'者,亦言漸大,出如綍也。綍又大于綸。"后因稱皇帝的詔令為"綸綍"。
1.釣竿。
1.見"綸誥"。
1.亦作"綸告"。
2.皇帝的詔令文告。
1.中書省的代稱。為代皇帝撰擬制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