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冩”。
2.
移置;輸送。
1.出自《禮記·曲禮上》御食於君,君賜余,器之溉者不寫,其余皆寫。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發北山石槨,乃寫蜀荊地材皆至。
3.出自《義門讀書記·史記》寫,當為輸寫之意,運其材也。
4.出自《野人送朱櫻》詩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5.出自《大乘佛教緣起考》時諸苾芻誦經之時,不閑聲韻,隨句而說,猶如寫棗置之異器。
3.
傾吐;發抒。
1.出自《詩·邶風·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2.出自《于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詩遠客投名賢,真堪寫懷抱。
3.出自《題畫》詩促席坐鳴琴,寫我平生心。
4.出自《中國歌謠·歌謠的結構》他心里有一個愛著的或思慕的女子,反復歌詠,以寫其懷。
4.
舒暢;喜悅。
1.出自《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2.出自《詩·小雅·裳裳者華》我覯之子,我心寫兮。
5.
盡,竭。
1.出自《春秋繁露·天地之行》竭愚寫情,不飾其過,所以為忠也。
2.出自《廣雅·釋詁》寫,盡也。
3.出自《補亡詩》賓寫爾誠,主竭其心。
4.出自《魏書·廢太子傳》欲使汝展哀舅氏,拜汝母墓,一寫為子之情。
5.出自《太平廣記》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6.
仿效;模仿。
1.出自《周髀算經》笠以寫天。
2.出自《淮南子·本經訓》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識也,星月之行可以歷推得也,雷震之聲可以鼓鐘寫也。
3.出自《太平廣記》秦始皇時,長人十二,見於臨洮,皆夷服,於是鑄銅為十二枚以寫之。
4.出自《戛銅椀為龍吟歌》序以三金寫之,唯銅聲酷似。
7.
用模型澆鑄。
1.出自《國語·越語下》王命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2.出自《天工開物·像》凡鑄仙佛銅像,塑法與朝鐘同,但鐘鼎不可接,而像則數接為之,故寫時為力甚易。
3.出自《建立宗教論》在昔周廟鑄金,以為慎言之人,句踐命工以寫朱公之象,皆由心有感慕,以此寄形,固未嘗執為實事。
8.
摹畫,繪畫。
1.出自《墨子·經說上》圜,規寫交也。
2.出自《齊民要術·園籬》既圖龍蛇之形,復寫鳥獸之狀。
3.出自《春明退朝錄》真宗令供奉僧元藹寫太宗圣容於啟圣院。
4.出自《扶風傳信錄》如淑貞為威姑寫遺像,鄰嫗皆識之。
5.出自《題〈長征會師圖〉》感謝母子如椽筆,寫來懸掛人民之心間。
9.
映照。
1.出自《水殿賦》鏡豁四隅,遠近之風光寫入;花明八表,古今之壯麗攢將。
2.出自《浪淘沙》詞溪練寫寒林,云重煙深,樓高風惡酒難禁。
3.出自《星空·贈友》詩多情的明月與夕陽,把我們的影兒,寫在水里,印在沙上。
10.
描寫。
1.出自《矮石榴樹子賦》序余作賦寫其狀,因以自勵云。
2.出自《花月痕》欲平紈扇年年恨,不寫春光轉寫秋。
3.出自《文學的激流永遠奔騰》我可以這樣說,許多作品都寫了中國人民的心靈美。
11.
抄寫;書寫。
1.出自《漢書·藝文志》﹝孝武﹞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
2.出自《抱樸子·遐覽》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
3.出自《贈鶴林上人》詩歸來掛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寫佛經。
4.出自《三俠五義》三公子拈筆在手,只覺得手顫,再也寫不下去。
5.出自《華蓋集·忽然想到九》我當時沒有答復你,一則你信上不寫地址,二則阿Q已經捉過,我不能再邀你去看熱鬧,共同證實了。
12.
寫作,創作。
1.出自《〈吶喊〉自序》從此以后,便一發而不可收,每寫些小說模樣的文章,以敷衍朋友們的囑托。
2.出自《文學的激流永遠奔騰》這些作品是用作家的生命之水寫成的。
13.
立約租賃。
1.出自《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蔡武次日即教家人蔡勇,在淮關寫了一只民座船。
2.出自《三省邊防備覽·藝文下》至山內墾荒之戶,寫地耕種。
3.出自《儒林外史》過了十朝,叫來富同四斗子去寫了兩只高要船。
14.
指訂購。參見“寫定”。
1.出自《文明小史》吃了一開茶,當由姚老夫子到局里寫了五張客艙票,一張煙篷票。
1.助詞。用于句末,表提頓,以引起下文。
1.行云聚集。
2.比喻眾多的人或事物迅速到來。
1.軍陣中一種蜿蜒曲折的橫隊。
2.泛指軍陣﹐軍旅。
3.陣云。語出南朝陳徐陵《出自薊北門行》﹕"天云如地陣。"
1.謂云隨風而行。
2.行于云中。形容高遠。
1.古代打擊樂器﹐表面有云狀花紋。為行軍﹑狩獵時所用。
1.有云狀圖飾的箏。
1.云氣興起﹐神龍飛動。比喻英雄豪杰遇時奮起。
1.如云霧之蒸騰會集。形容眾多。
1.比喻絢麗多彩。
2.形容事物蓬勃興起﹐蔚為大觀。
1.云氣和芝草。
2.靈芝。
1.高聳入云的樹枝。
1.有云狀花紋的紙。
1.高遠的智慮。
1.見"云中白鶴"。
1.傳說中的神名。見《楚辭.九歌》及《漢書.郊祀志上》。所指何神﹐諸說不一。王逸﹑顏師古注謂為云神﹐王闿運《楚辭釋》謂為云夢澤水神﹐郭沫若《九歌今譯》謂為女神﹐姜亮夫《屈原賦校注》謂為月神。
1.指漢代鎮邊名將魏尚。尚于文帝時任云中太守﹐因報功所上敵人的首級數與實際殺敵數相差六個﹐被削職。馮唐為其申冤﹐因令持節赦魏尚﹐使復為云中太守◇用以泛指忠心耿耿的邊將。
1.同"云中白鶴"。
1.太平天國時隱語。即刀(兵器)。
1.畫舫。裝飾華麗的游船。因用云母作裝飾﹐故稱。
1.云母的一種。
2.有云形紋飾的圓珠。
1.高聳入云之竹。
1.指銀河。
2.指山間的河流。
1.接連不斷。
1.道家符箓。亦借指道家典籍。
2.指焚香時繚繞的煙氣。
3.謂形如篆書的云。
簡稱《云莊樂府》。散曲集。元代張養浩(號云莊)作。不分卷。收錄小令二十七調,一百五十八首,套數二套。
1.仙人的服裝。仙人以云霓為衣﹐故稱。有時亦指僧道的衣服。
1.舊時用為儀仗的一種飾有云形圖案的旗幟。
1.指露水。
1.謂車輛盛多如云。
1.一種白色小石﹐細長而圓﹐狀如飯粒。
2.米粒﹔米飯。
3.云狀的裝飾物。
1.濃黑輕柔的秀發。語本《詩.墉風.君子偕老》﹕"鬷發如云。"
2.指年青女子。
1.云層。
2.猶云集。
1.有云雷紋飾的酒器。
1.勻稱嚴整。
1.均勻;適當。
2.猶勻稱。謂各部分搭配得很合適。
1.勻出來﹐分讓。
1.方言。平均計算。
1.均勻。
2.調勻。
1.謂涂脂畫眉。
1.謂擦粉和畫眉。
1.均勻平整;均勻平靜。
2.猶純凈。
1.均勻平靜。
1.均勻。
1.猶勻面。
1.謂粗細﹑稀稠或大小適中。
1.謂化妝時用手搓臉使脂粉勻凈。
2.指用脂粉化妝過的臉。
1.均勻。
2.勻稱結實。
在任何相等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都相等的圓周運動。作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線速度大小和角速度都保持不變,角加速度等于零。
簡稱勻速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變的運動,即加速度等于零的運動。
1.平均分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