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云;云氣。
2.
名詞
天空。
3.
名詞
(Xiāo)姓。
1.
米雪;雪珠。亦指下雪珠。
1.出自《說文·雨部》霄,雨??為霄。從雨,肖聲。齊語也。
2.出自《和吳仲卿雪詩》云連晝已瞀,風助霄仍洶。
2.
云氣。
1.出自《淮南子·人間訓》凌乎浮云,背負青天,膺摩赤霄。
2.出自《東平賦》凌驚飆,躡浮霄。
3.出自《石室山》詩鄉村絕聞見,樵蘇限風霄。
4.出自《同群公秋登琴臺》詩萬象歸白帝,平川橫赤霄。
3.
借指高空。
1.出自《尸子·貴言》干霄之木,始若蘗足,易去也。
2.出自《文選·陸機〈演連珠〉》披云看霄,則天文清。
3.出自《和集賢劉學士早朝作》從此摩霄去非晚,鬢間未有一莖絲。
4.
通“消”。消失。
1.出自《墨子·經說上》霄盡,蕩也;順長,治也。
2.出自《老學庵筆記》予少時見族伯父彥遠《和霄字韻詩》云:“雖貧未肯氣如霄?!比四軙浴;蜻抵?,答曰:“此出《字說》霄字,云:凡氣升此而消焉?!逼鋳W如此。
5.
通“宵”。夜間。
1.出自《左傳·襄公十年》〔鄭子矯〕霄涉潁,與楚人盟。
2.出自《呂氏春秋·明理》有晝盲,有霄見。
3.出自《黃鐘樂》詞惆悵閑霄含恨,愁坐思堪迷。
6.
古地名。在今山東省莒縣境。
1.出自《春秋·定公十四年》城莒父及霄。
7.
姓。春秋時有霄敖。見《史記·楚世家》。
1.出自《正字通?雨部》霄,姓。韓非子有霄略。
1.謂繁冗蕪雜的言辭。
1.亦作"枝詞"。
2.《易·系辭下》"中心疑者其辭枝。"孔穎達疏"中心于事疑惑,則其心不定,其辭分散,若閑枝也。"后因以"枝辭"謂非主要或浮華的言詞。
1.見"枝詞蔓語"。
1.樹枝比樹干大。比喻臣下勢力超過皇上。
1.依附的黨羽。
1.支流。
1.枝葉相對并列。比喻駢體文對偶句式。
1.枝上的花萼。喻旁支宗族。
1.繁瑣。
1.分支,分岔。
1.謂詳盡而有條不紊地辨別分析。
1.同"枝布葉分"。
1.輔佐,輔弼。
1.指依附的部屬。
2.猶依附。
1.枝葉附從于樹干。比喻依附的部屬。
1.見"枝附葉著"。
1.比喻上下關系緊密。
1.枝條附著樹干,影子隨從形體。比喻追隨模仿。
1.樹枝和樹干。
2.喻大宗與旁支。
3.謂枝附于干。喻關系密切。
4.支干。天干地支。
1.猶枝葉相持。
1.冗官;閑散無用的官。
1.支流。
常用的一種嫁接方法。從優良的健康母樹上選取一段枝條,把較粗的一端削成楔形,插入砧木的切口內,然后用麻布條或塑料帶綁扎,經培育而成活為新的植株。一般在秋末或初春進行。
比喻細小或橫生旁出的事情枝節問題|橫生枝節|世事多枝節。
1.比喻在處理問題過程中意外地發生岔子。
1.分解肢體。枝,通"肢"。
2.古代指分裂四肢的酷刑。
1.猶寄居,棲身。
1.支流。
1.附著于枝?!痘茨献樱迍沼枴?龍夭矯,燕枝拘,援豐條,舞扶疏。"高誘注"燕枝拘,言其著樹如燕附枝也。"一說,木之曲枝,引申為屈曲。
2.喻拘困。
1.枝條四舉。比喻派生事物紛繁。
1.抵抗,抗拒。
1.指漢代郡國的屬郡。
1.枝條。
2.比喻次要的事物。
1.方言。形容精神﹑利落。
1.支離,殘缺。
1.分支的道路。
1.枝條和藤蔓。
2.比喻牽連,株連。
3.比喻冗詞贅句。
4.喻繁冗,不簡潔。
1.樹枝與樹苗。比喻親屬與后代。
1.樹木枝條的梢頭。
1.大拇指上歧生之指。
1.謂華飾之冠。
1.謂宗室近親。
1.分支;流派。
2.派生;衍變。
3.指支族,后裔。
1.《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后因以"枝棲"喻托身之地。
1.宗族旁支。
1.支流。
1.支流。
1.漢宮觀名。
1.某些兵器頂端呈杈枝形的鋒刃。
1.復姓。春秋楚有枝如子躬。見《左傳.昭公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