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逐漸變少直到不存在。
2.
動詞
使消失;消除。
3.
動詞
度過;排遣;花費。
4.
動詞
需要。
5.
名詞
(Xiāo)姓。
6.
動詞
耗費。
1.
消失,消除,不復存在。
1.出自《易·泰》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2.出自《呂氏春秋·季冬》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3.出自《城傍曲》邯鄲飲來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
4.出自《四游記·靈耀大鬧瓊花會》臣廟前有一瓊樹,自來不見開花,前被水淹,今水消了,忽開一枝瓊花。
5.出自《日出》我睡一場好覺,氣就消了。
2.
除去,使消失。
1.出自《漢書·劉向傳》帝堯、成王能賢舜、禹、周公而消共工、管、蔡,故以大治,榮華至今。
3.
減削。
1.出自《陳太丘碑》元方在喪毀瘁,消形嘔血。
2.出自《過秦樓》詞空見說,鬢怯瓊梳,容消金鏡。
3.出自《論衡·氣壽》不能成王,退而為霸;不能至百,消而為夭。
4.
消磨,打發。
1.出自《感節賦》登高墉以永望,冀消日以忘憂。
2.出自《全唐詩》青山不厭三杯酒,長日唯消一局棋。
3.出自《次韻和王文明絕句漫興》草廬不忘達官車,長日惟消滿架書。
4.出自《野營》詩冷食充腸消永晝,禁聲捫虱對山花。
5.
享受;受用。
1.出自《金錢記》沒福消軒車駟馬,大纛高牙。
2.出自《桃花扇·卻奩》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6.
售出。
1.出自《文藝論集·泰戈爾來華的我見》我以后便想買他的書來讀,但是他的書在東京是不容易買的,因為一到便要消完。
7.
見“消息”。消長,增減;盛衰。
1.出自《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2.出自《次韻和仲咸對雪吟三十韻》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
3.出自《答人書》十年以來,窮通消息之運如此,又何以為故人謀哉!
8.
禁受;經受。
1.出自《摸魚兒·置酒小山亭》詞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2.出自《齊天樂·蟬》詞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斜陽幾度?
9.
抵得上,配得上。
1.出自《淮西》詩莫夸十萬兵威盛,消個忠良效順無。
2.出自《行香子·贈柳兒行》詞露葉煙條,天與多嬌,算風流張緒難消。
3.出自《霍光鬼諫》打這廝才低智淺,怎消的隨朝遷轉。
10.
需要。
1.出自《絕句》來往八千消半日,依前歸路不曾迷。
2.出自《朱子語類》不消如此費力。
3.出自《紅樓夢》一應土儀盤費,不消絮說,自然要妥貼的。
4.出自《二心集·關于〈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世間許多事,只消常識,便得了然。
11.
肥大。參見“消熊”。
1.出自《清異錄·玉尖面》趙宗儒在翰林時,聞中使言:“今日早饌玉尖面,用消熊、棧鹿為內餡,上甚嗜之。”問其形制,蓋人間出尖饅頭也。又問“消”、“棧”之說,曰:“熊之極肥者曰消,鹿以倍料精養者曰棧。”
12.
指消石。參見“消石”。
1.出自《天工開物·消石》凡消,華夷皆生,中國則專產西北。
13.
病名。參見“消中”、“消渴”。
1.出自《淮南子·說山訓》嫁女於病消者,夫死則后難復處也。
14.
古代烹飪用語。把肉剁碎后用油煎炒。亦指用此法做出的菜肴。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腤煎消法》。
1.出自《齊民要術???、腤、煎、消法》勒鴨消:細研熬如餅臛,熬之令小熟。
15.
通“銷”。熔化。
1.出自《文子·上禮》老子曰:衰世之主,鉆山石,挈金玉,擿礱蜃,消銅鐵,而萬物不滋。
2.出自《論衡·雷虛》當冶工之消鐵也,以土為形,燥則鐵下,不則躍溢而射。
3.出自《策問秀才華譚等》故兵戈載戢,武夫寢息,如此已可消鋒刃為佃器。
16.
通“逍”。參見“消遙”。悠閑自在貌。
1.出自《玉壺清話》李集賢建中,沖退喜道,處縉紳有消遙之風。
2.出自蒲州梆子《歸宗圖》是你吃酒闖禍,連累二老立斬金階,又調我夫妻進京,同吃一刀之罪,如今你反消遙法外。
17.
通“蕭”。參見“消條”。猶蕭條。謂衰微。
1.出自《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只因家事消條,受人侮慢,題下兩行大字在這橋柱上。
18.
春秋鄭國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
1.出自《詩·鄭風·清人》清人在消,駟介麃麃。
19.
通“蕭”。參見“消條”。冷落,凄清。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原來唐時天官謫貶甚是消條,親眷避忌,不十分肯與往來的,怕有朝廷不測,時時憂恐。
20.
見“消息”。偏指增補。
1.出自《與朱氏書》里面有不是處,便與改正,空缺處,更消息。
21.
見“消息”。變化。
1.出自《肉刑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繩之以古刑,投之以殘棄,非所以與時消息也。
2.出自《遺郭瑀書》心與至境冥符,志與四時消息。
3.出自《隋書·禮儀志四》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於古。
4.出自《遣使》事貴因時以變通,道在與時而消息。
22.
見“消息”。休養;休息。
1.出自《晉書·謝玄傳》詔遣高手醫一人,令自消息,又使還京口療疾。
2.出自《魏書·彭城王勰傳》人挽而進,宴于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別所消息。
23.
見“消息”。休養生息。指在國家經歷某種變動而致國力耗損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復元氣。
1.出自《南史·王弘傳》今四方無事,應存消息,請以十五至十六為半丁,十七為全丁。
2.出自《舊唐書·郭元振傳》國家難消息者,唯吐蕃與默啜耳。
24.
見“消息”。停止;平息。
1.出自《后漢書·蔡邕傳》又尚方工技之作,鴻都篇賦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憂。
2.出自《三國志·魏志·胡昭傳》昭常遜辭以解之,是以寇難消息,眾咸宗焉。
3.出自《答西京王相公書》災沴消息,風雨既時,耕種既得,常平之粟既出而民有食。
25.
見“消息”。斟酌。
1.出自《晉書·慕容超載記》其令博士已上,參考舊事,依《呂刑》及漢、魏、晉律令,消息增損,議成燕律。
2.出自《隋書·禮儀志五》今之玉輅,參用舊典,消息取舍,裁其折中。
3.出自《大同書》則用其一而尚存其半焉,可以成大工,可以役大眾,可以辟窮荒,政府統算而消息之可也。
26.
見“消息”。音信,信息。
1.出自《悲憤詩》迎問其消息,輒復非鄉里。
2.出自《隋唐嘉話》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悉裝了,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
3.出自《明妃曲》中原消息斷,胡地風沙寒。
4.出自《離婚》臨走的時候,老李囑咐張大哥千萬別向同事的說這個事,張大哥答應了決不走露消息。
27.
見“消息”。征兆,端倪。
1.出自《淮南子·繆稱訓》故君子日孳孳以成輝,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離朱弗能見也。
2.出自《懷天經智老因訪之》詩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3.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從這消極的打算上,就可以窺見那消息。
28.
見“消息”。奧妙;真諦;底細。
1.出自《賺蒯通》形骸土木心無奈,就中消息誰能解?
2.出自《隨園詩話》昌黎硬語橫空,而元相以此二聯稱之,此中消息,非深于諸者不知。
3.出自《〈且介亭雜文〉序言》現在新作的古人年譜的流行,即證明著已經有許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
29.
見“消息”。機關,發動機械裝置的樞機。
1.出自《鐵拐李》火坑里消息我敢踏,油鑊內錢財我敢拿。
2.出自《紅樓夢》原來是西洋機括,可以開合,不意劉老老亂摸之間,其力巧合,便撞開消息,掩過鏡子,露出門來。
30.
見“消息”。引申指起決定性作用的事物。
1.出自《奴隸制時代·關于周代社會的商討》把視野專一放在人殉問題上,認為“奴隸制度與封建制度的消息就在于此”,這應該是一種偏差吧?
31.
見“消息”。乾六爻為息,坤六爻為消。《易》乾卦主陽,坤卦主陰。陽升則萬物滋長,故稱息;陰降則萬物滅,故稱消。
1.出自《史記·歷書》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余,於是有天地神祇物類之官,是謂五官。
2.出自《后漢書·陳忠傳》頃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協,寒氣錯時,水涌為變。
3.出自《后漢紀·安帝紀》案《易》消息,四月乾卦用事。
32.
見“消息”。新聞體裁名。其特點是簡要而迅速地報導新聞事實。以電報傳遞的消息,又叫“電訊”。
33.
見“消息”。詞牌《永遇樂》別名。
1.指錫杖。
1.門第低下地位卑微的人。
1.霰雪。
1.寒冷的地方。
2.貧窮荒僻的地方。
1.清冽的香氣。形容梅花的香氣。
2.清冽的香氣。亦借指梅花。
3.清冽的香氣。借指桂花。
1.寒夜。
1.貧寒低微。
1.清冷的早晨。
1.寒夜里的燒殘的燭灰。
1.中醫病名。因寒邪客腸胃所致,癥見腸鳴腹痛,便瀉稀水等。
①因失望而痛心孩子這樣不爭氣,真叫人~。②害怕。
1.亦作"寒心消志"。
2.形容擔心憂慮。
1.嚴寒將到的信息。
指寒夜的星斗~點點丨~閃爍。
1.生食的珍饈。指瓜果之類。
1.貧窮的夫婿。
1.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
1.指傳說中西方極遠處荒寒穴居的地方。
1.天冷下雪。
2.寒冷的雪。
1.寒冷的水涯。
1.寒天的烏鴉;受凍的烏鴉。
2.烏鴉的一種。也稱慈鴉﹑慈烏﹑孝烏﹑小山老鴰。形體比普通烏鴉小,叫聲較尖。頸﹑腹﹑胸呈灰白色,其余部分黑色。舊傳能反哺其母。
1.謂寒天萌發的幼芽。
1.寒鴉。
1.見"寒煙"。
1.高寒的山崖。
2.山巖名。在浙江省天臺縣西南七十里。因寒山子而得名。參見"寒山"。
1.蚰蜒。因棲息于陰濕之地,故稱。
1.冰涼的硯臺。常以襯托環境的凄清冷落。
1.亦作"寒艷"。
2.猶冷艷。
1.古人稱似火而不能引起燃燒的光焰。
1.寒天的雁。亦作"寒鴈"。詩文中常以襯托凄涼的氣氛。
1.見"寒雁"。
1.燉制的鷃鳥肉。
1.我國優良綿羊品種之一。分布于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省。
1.凍瘡。
1.陰冷的窯洞。謂破窯洞。舊時窮苦人常賴以棲身。
1.寒凍和暴熱。
1.寒冷或凄涼的原野。
1.寒天草木的枯葉。
1.寒涼的液體。指眼淚﹑泉水﹑鼻涕等。
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褲等。
1.清涼的水波。
1.寒冷的陰氣;寒氣。
2.指寒冷陰濕。
1.凄涼的聲音。
1.謂凄厲鳴叫。
2.謂于清冷環境中長吟。
1.蚯蚓。
1.舊指經濟學。
1.同"計功行賞"。
1.謂精心研究計算。
1.指三司要職。
1.考慮﹔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