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人)撮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打口哨兒。
2.
動詞
禽獸拉長聲音叫。
3.
動詞
自然界或機器發出長而尖厲的聲音。
4.
名詞
(Xiào)姓。
1.
亦作“歗”。亦作“哨”。
2.
撮口吹出聲音。
1.出自《詩·召南·江有氾》不我過,其嘯也歌。
2.出自《世說新語·棲逸》阮步兵嘯聞數百步。
3.出自《送窮文》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欻嚘嚶。
4.出自《論衡·實知》魯侯老,太子弱,次室之女,倚柱而嘯,由老弱之征,見敗亂之兆也。
3.
稱其他尖利而悠長的響聲。
1.出自《雜詩》凄風為我嘯,百籟坐自吟。
2.出自《蕪城賦》風嗥雨嘯,昏見晨趨。
3.出自《青春之歌》就這樣她跑到了海邊,毫沒有顧惜地縱身撲向了怪嘯著的狂濤巨浪。
4.
呼喚。參見“嘯呼”。
1.出自《名都篇》詩鳴儔嘯匹旅,列坐竟長筵。
2.出自《秦答內兄希叔》詩鳧鵠嘯儔侶,荷芰始參差。
5.
招集;聚集。
1.出自《新唐書·劉仁軌傳》始,定方破百濟;酋領沙咤相如、黑齒常之嘯亡散,據險以應福信,至是皆降。
2.出自《新唐書·突厥傳上》伏念敗,乃嘯亡散,保總材山,又治黑沙城。
3.出自《明史·王信傳》賊黨石龍復陷巫山,信與諸將共平之。而流民仍嘯荊、襄、南陽間。
1.跳躍。
1.超越,勝過。
1.跳躍攀援貌。
1.掉包。
1.見"戳壁腳"。
1.舊時書有姓氏或其他印記以標志門第的燈籠。有長柄,可插于底座上,亦可扛著走。
1.用指尖指點。
1.印章,公章。引申指支持的人或后臺。
1.舊時聽大鼓書,選定某曲,并指定某人演唱,稱為戳活兒。
1.方言。闖禍。
圖章的印記合同上的戳記。
1.詈詞。亦以表示驚異。
1.一種特殊的刺繡品。
1.搬弄口舌。
1.拳腳套式之一。
1.即不死藥。
1.不善;不誠。
1.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據說在昆侖山西北。
1.一個判斷的主詞或賓詞所包括的不是其全部外延。如"有些飛機有噴氣式推進機"這個判斷中,主詞(飛機)是不周延的,因為它說的不是所有的飛機。
1.不拘守舊套常規。
1.不及。
2.不連接。
3.不專注。
1.不停;不斷。
2.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1.僧人。不住,謂內心虛靜,沒有執著。
1.比喻不改變主張。
1.眼珠不動,注視。
1.不恭敬。
2.舊時書信結尾處的謙詞,猶言不恭。
1.不辱。
2.猶不失。
1.不說多余的話。宋胡安國《春秋傳.隱公四年》"《春秋》立義至精,辭極簡嚴而不贅也。"后用為書信結尾的套語。意謂不再多言。
1.不顯揚。
1.謂挨不上邊,無著落。
2.形容不實在,空泛或離題太遠。
1.不合樂調。引申為不正派,沒規矩。
1.謂死于外鄉,不能葬入祖墳。
2.猶言游魂。
1.不在家。
1.不在情理,不合常情。
1.猶言不近人情。
1.猶言無關痛癢。
1.謂不用刀斧砍削。
1.見"不訾"。
1.匱乏。指物資缺乏。
2.不可計數。
1.不合人子之道。
2.謂不以為君。
3.謂不能為兒子命名。《史記.夏本紀》"生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張守節正義"及生啟﹐不入門﹐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一說禹過門不入,不能井子之情。
1.猶大器。
1.未能生育。
2.謂不嫁人。
1.謂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1.指無意識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動。
1.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
1.猶無聊。
1.不自量。
1.自己沒有料到。
1.不走樣,不變動。
1.宋代宮妃的一種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