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饟”。
2.
饋食于人。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
2.出自《新城道中》詩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餉春耕。
3.出自《戲答友人借書》詩古人借書餉一瓻,及其還書亦如之。
3.
指饋食之人。
1.出自《書·仲虺之誥》葛伯仇餉。
4.
指所饋之食物。
1.出自《詩·周頌·良耜》其饟伊黍,其笠伊糾。
2.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子胥既渡,漁父乃視之有其饑色,乃謂曰:子俟我此樹下,為子取餉。
3.出自《南史·文學傳·高爽》俄而爽代蒨為縣,蒨遣迎贈甚厚。爽受餉,答書云:“高晉陵自答。”
5.
贈送。
1.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祖光祿少孤貧……王北平聞其佳名,以兩婢餉之。
2.出自《北史·李德林傳》長史李詢密啟:“諸大將受尉遲迥饟金。”
3.出自《繡婦歌》連枝花樣繡羅襦,本擬新年餉小姑。
4.出自《孔氏雜說》餉,不止飲食也,贈皆可以為餉:《魏文紀》注以詩賦餉孫權,徐孝穆有《答餉鏡》詩,是也。
6.
進食;吃。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非歸餉也不可。
2.出自《黃國博遺銀魚干二百枚》詩低陰欲飛雪,酒微生頰熱,海上使方來,多餉不為餮。
7.
指飲宴。
1.出自《送碧香酒與趙明叔教授》詩不學劉伶獨自飲,一壺往助齊眉餉。
8.
喂;飼養。
1.出自《孔氏談苑·杖記》不能買肉供父母,反以餉禽獸乎?
2.出自《繅絲行》婦姑餉蠶不得閑,雙眉不暇描春山。
9.
使享受。
1.出自《興中會革命史別錄,史堅如之略史》堅如與兄暇輒就讀,每攜新書歸以餉憬然,對燈共覽。
2.出自《熱風·所謂“國學”》試去翻一翻歷史里的《儒林》和《文苑傳》罷,可有一個將舊書當古董的鴻儒,可有一個以拆白餉閱者的文士?
10.
軍糧。
1.出自《漢書·嚴助傳》丁壯從軍,老弱轉餉。
2.出自《新唐書·張說傳》扈從兵馬,日費資餉。
3.出自《桃花扇·撫兵》那是饑兵討餉,并非喧嘩。
11.
指舊時軍警的俸給。
1.出自《金壺浪墨·熙朝財賦》歲出兵餉官俸……恒在四千萬以內。
2.出自《林家鋪子》聽說東柵外剛剛調來了一支兵,到商會里要借餉,開口就是二萬。
12.
運送軍糧。
1.出自《漢書·張耳陳馀傳》章邯軍鉅鹿南棘原,筑甬道屬河,饟王離。
13.
用同“晌”。一會兒。
1.出自《醉贈張秘書》詩雖得一餉樂,有如聚飛蚊。
2.出自《朱子語類》初頭硬要做一餉,少時卻只恁消殺了,到沒意思。
3.出自《見只編》書竟疏入,半餉詔始下。
1.謂貪婪而荒于政務。
1.見"叨蹬"。
1.亦作"叨登"。
2.嚕嗦;找麻煩。
1.及第的謙詞。
1.嘮叨;小聲絮叨。
1.形容聲音高而宏亮。
受到對方好處表示謝意時用的客套話。
1.貪婪卑鄙。
1.猶忝居。
1.謂占居不應有的職位。多用作自謙之詞。
1.平庸的人。
2.世間常人。
3.普通品種。
1.各種器物。
2.指平庸的人。
1.平凡輕賤。
1.凡人的情感欲望。
1.非盜賊而因其他罪被拘禁的人。
①平常的人~瑣事。②指塵世的人(區別于‘神仙 ’)。
1.將帥及卒眾所乘之兵車。
1.見"凡?"。
1.平庸懦弱。
1.佛教語。謂未證道的僧人,對證道的圣僧而言。
1.宗子以外,凡嫡庶之殤皆謂之"凡殤"。
1.凡人之身;血肉之驅。
1.平常人的見識。亦指見識平常的人。
1.平庸的人。
石蠟和重油的混合物,半透明,半固態,淡黃色,精煉后成純白色。醫藥上用來制油膏,工業上用做防銹劑和潤滑劑。也叫礦脂。[英vaseline]
1.人世間。
不論什么事情~多跟群眾商量總有好處。
1.謂做任何事情,事先謀慮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要失敗。
總括某個范圍內的一切~新生的事物總是在同舊事物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
1.指五音的起首之音。《管子.地員》"凡將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尹知章注"凡首,謂音之總先也。"一說為風調,見章炳麟《管子馀義》。
1.平民;平常人。
1.猶總數。
平凡庸俗;平常不同~ㄧ流于~。
1.平庸微賤。
1.凡人的只能看見塵俗世界的眼睛。
1.凡人的重濁軀體。
1.見"凡胎濁骨"。
1.猶言俗體。指世俗流行的詩風。
1.常人的耳目。
1.指以尋常木材所制的琴。
1.猶言平常人。
1.塵凡的土地。
1.平凡微賤。
1.猶萬物。
2.猶凡人,普通人。
1.平庸低下。
平凡的音樂不同~ㄧ非同~。
1.平庸低賤。
僧道指對塵世的思念、留戀之心。
1.凡人的形體。
1.見"凡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