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節肢動物。體表有透明軟殼,腹部由多個環節構成,有許多附肢。生活在水中,會跳躍,捕食小蟲。種類很多,有對蝦、龍蝦、青蝦等,均可食。
1.出自《楚辭·王褒〈九懷·通路〉》鯨鱘兮幽潛,從蝦兮游陼。
2.出自《文選·郭璞〈江賦〉》璅??腹蟹,水母目蝦。
3.出自《祭鱷魚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容歸,以生以食。
4.出自《秋晚雜書》詩咸潮生姜門,蝦蜞以為旨。
2.
像蝦一樣彎曲。
1.出自《哨遍·嗓淡行院》靠棚頭的先蝦著脊背,賣薄荷的自腫了咽喉。
3.
滿語對侍衛的稱呼。
1.出自《廣陽雜記》〔王輔臣〕勇冠三軍,所向不可當,號曰馬鷂子……八王子以輔臣為蝦,隨入都。
2.出自《庸閑齋筆記·用兵以氣為主》蓋滿洲中稱侍衛曰蝦,新武進士入侍衛學習者曰拉蝦也。
4.
通“霞”。
1.出自《說文通訓定聲·豫部》景燭日??,朱蝦九光。
2.出自《史記?天官書》夫雷電、蝦虹、辟歷、夜明者,陽氣之動者也。
僵硬而失去生命力。
1.見"僵李代桃"。
1.仰臥不動。
1.謂硬化,干燥。
僵硬,不能彎曲手指凍得~。
1.停滯不動。
1.死而墜落。
1.腐爛的尸體。
1.指韁繩。比喻拘束﹐束縛。
1.馬韁繩和籠頭。
1.馬韁繩和籠頭。
1.韁繩和鎖鏈。比喻束縛,拘束。
1.系馬的韁繩。比喻拘束,束縛。
1.即韁繩。
1.強盛貌。
1.仆倒;倒下。
1.僵硬的死尸。
1.小石。
1.小石。
2.泛指石頭。
戰場馳騁~。
1.負鎮守一方重責的高級地方官吏。清代稱總督﹑巡撫為封疆大吏,省稱疆吏或疆臣。
1.邊界的城垣。指邊防重地。
1.猶疆界。
1.邊疆;邊境。
1.邊疆;邊境。
1.猶疆土,領土。
1.度量其境界。
1.謂停留不能前進。
1.疆域;邊界。
1.強有力的輔助。指有勢力的朋黨。疆,通"強"。
1.精明干練。疆,通"強"。
1.強盛堅固;使強盛堅固。疆,通"強"。
1.邊境上的候人。
1.鳥群飛相隨貌。
1.指郊外。《管子.幼官》"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則燒交疆郊。"尹知章注"其用刑,則于疆郊焚燒而交也。"于省吾《雙劍誦諸子新證.管子一》"交乃烄之借字。《說文》'烄,交木然也。'燒烄謰語,烄亦燒也。"一說,疆郊即"僵槁"。"燒交疆郊"讀作"燒烄僵槁",指火刑。見趙守正《管子注譯》。
1.邊境;邊界。
2.疆界;國土。
1.邊境;邊界。
2.境域;境地。
1.土質堅硬容易引起澇害的土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楚蔿掩為司馬……辨京陵,表淳鹵,數疆潦。"孔穎達疏"賈達以疆為疆?磽埆之地。"楊伯峻注"疆當作強。強潦謂土性剛硬,受水則潦。"武億《群經義證四.春秋左氏傳.襄公廿五年》"賈逵以疆為疆?磽埆之地,與潦為水潦之地分解為晰。《月令》'可以美土疆'注'土疆,強?之地。'是其義也。"一說,疆潦為在邊境的水澇地。杜預注"疆界有流潦者,計數減其租入。"
1.邊疆上的堡壘。指邊防。
2.指由宗派之見結成的營壘。
1.疆場邑里。
2.界限,指定的范圍。
1.劃分,治理。語本《詩.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東其畝。"毛傳"疆,畫經界也;理,分地理也。"高亨注"疆,劃田界。"
2.境界;界限。
3.猶疆域。
1.守衛邊疆的小吏。
2.負鎮守一方重責的高級地方官吏。
1.強橫兇暴。疆,通"強"。
1.田界。
1.疆界;境界。
1.境界和田畝。
1.田界。
2.引申為農田。
3.邊界;邊境。
4.界限。
1.猶疆界。
2.邊疆。借指封疆大吏。
1.見"疆畎"。
1.亦作"疆甽"。
2.指田地,壟畝溝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