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分開;分散。
2.
動詞
分析;辨析。
3.
名詞
(Xī)姓。
1.
劈,剖。
1.出自《詩·小雅·車轄》陟彼高岡,析其柞薪。
2.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凡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
3.出自《淮南子·倜真》剖賢人之心,析才士之脛。
4.出自《集異記·徐智通》及開霽,寺前槐林,劈析分散。
5.出自《春在堂隨筆》高曾祖之木主,遷移無定……歲久,析之為薪。
2.
分開;分散。
1.出自《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
2.出自《荀子·王霸》上詐其下,下詐其上,則是上下析也。
3.出自《夫人徐氏墓志銘》弟有余粟,析之別村。
4.出自《留別海昌同學序》夫一儒也,裂而為文苑,為儒林,為理學,為心學,豈非析之欲其極精乎!
5.出自《書信集·致梁繩袆》中國之鬼神談,似至秦漢方士而一變,故鄙意以為當先搜集至六朝(或唐)為止群書,且又析為三期。
3.
解,解除。
1.出自《文選·宋玉〈風賦〉》清清泠泠,愈病析酲。
2.出自《漢書·禮樂志》百末旨酒布蘭生,泰尊柘漿析朝酲。
3.出自《夏日》詩米粣解包供午餉,蓱齏傍枕析朝酲。
4.出自《送吳天章歸中條山》詩朝來宿酲臥未析,吳郎告我歸河東。
4.
分析,辨析。
1.出自《莊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
2.出自《移居》詩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3.出自《啟侯博士》事既殊常,道方自信,析同寐覺,矎若神通。
4.出自《乾隆庚寅科湖南鄉試策問》正學異端,懸於霄壤,而判於微茫,奚以析焉?
5.出自《變法通議·論譯書》其種非一,或古有今無,或今有古無,或古今俱有之,而古人未能別析其名。
5.
象聲詞。參見“析析”。
1.出自《文選?謝靈運〈鄰里相送方山〉詩》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2.出自《城中?搭班子》庭中隔墻掛過來的柳枝析析地一陣輕響,澤如就感到一陣新鮮的涼風。
6.
見“析翳”。虹霓。
1.出自《尸子》虹霓為析翳。
7.
古地名。春秋時為楚邑,一名白羽。漢于邑置縣,南朝宋廢。北魏復置州,唐廢。在今河南省西峽縣境。
1.出自《史記?高祖本紀》還攻胡陽,遇番君別將梅??,與皆,降析、酈。
8.
通“晳”。白色。
1.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賊死》男子丁壯,析色,長七尺一寸,發長二尺。
2.出自《說文通訓定聲·解部》析,假借為晰。
9.
姓。春秋齊有析歸父。見《左傳·襄公十八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析氏,衛公族,大夫析朱鉏之后也。朱鉏公子黑背之孫。以王父字為氏。齊有大夫析歸父。
1.不干凈,不清潔。
2.指污穢之物。
3.喻情欲。
4.喻淫穢。
1.取之不盡的府庫。
1.不能解開;不能分開。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3.不止;不罷休。
4.不懂,不理解。
1.謂一上任來不及換裝休息,立即投入工作。
1.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1.不損傷。
1.不憑借;不依靠。
2.不顧惜。
1.即木老鴉。古代武器名。多用于水師。
1.不注重小事小節。
①連詞。同而且”、還”配合用,表示意思進一層學校不僅要辦,而且一定要辦好|魯迅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②表示超出一定數量或范圍不僅我知道,還有許多同學都知道。
1.未完;無盡。
2.猶不已。
3.不完全。
4.書信末尾用語。猶言不一一。
1.不近人情,不講道理。
固體與液體接觸時,接觸面趨于縮小、液體不能附著在固體上的現象。如水銀不能附著在玻璃上,把水銀倒入玻璃容器內,水銀與玻璃壁接觸處的角度大于90°,表明接觸面趨于縮小,即水銀不浸潤玻璃。水不能附著在石蠟上,說明水不浸潤石蠟。
禁不??;不由自主蜂蝶不禁花引調|不禁啞然失笑。
1.不由自主。
1.謂閱歷不廣;不懂事。
1.亦作"不因一事,不長一智"。
2.謂不經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于那件事情的知識。
1.不注意;隨便。
1.同"不經之談"。
1.荒誕或沒有根據的話。
1.不真誠;不專一。
2.不精深;不精密。
1.猶不精明。
1.經濟學名詞。指經濟蕭條。
2.泛指不興旺。
1.不干凈,骯臟。
2.指心有穢雜之念。
3.佛教語。指貪欲之類不清凈的行為。
沒有腿卻跑了,比喻流傳極快消息不脛而走。
1.不爭逐。
2.不強;不振。
3.謂競爭失利,猶言不勝。
1.不爭逐,不急躁。
1.怠慢;無禮。
2.漢代罪名之一。
1.不安。
2.不靖。指作亂之事。
1.不理睬。
1.指離現在不遠的將來。
2.指相隔不長的時間。
3.不能長久。
1.語出《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謂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1.不能完成。
2.不就職,謂不接受任命。
1.無人居住;不能居住。
2.不停留。
3.不占有。
①不拘泥;不受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材。②連詞。不管;不論不拘多少都使得。
1.不拘小節。
1.不拘小節。
1.謂待人處世不拘泥于小事◇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1.形容言談舉止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1.不局限于一個規格﹑標準。
1.不舉起。
2.指不升起。
3.不能舉;舉不起。
4.不舉辦;不進行。
5.不檢舉;不告發。 6.不推薦。 7.不撫養。 8.不祭祀。 9.沒有攻下。 10.古代逢大的天災人事,皆除去盛饌,偃息聲樂,稱作"不舉"。
像細絲那樣綿長不斷余音繞梁,不絕如縷。
1.沉睡不醒。
2.不反悟;不覺悟。
3.沒有發覺;沒有感覺。
4.想不到;無意之間。
5.不禁;不由得。
1.同"不絶如線"。
1.見"不絶如線"。
1.亦作"不絶若縷"。亦作"不絶如縷"。
2.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
3.形容子孫衰落或后繼者稀少。
4.形容聲音或思緒微弱。
1.不公平;不均勻。
1.沒有才智。
1.古代文書書于竹簡,有誤,即削除,謂之刊。不刊謂不容更動和改變。
2.引申為不可磨滅。
刊修改。不可改變的定論中興難于創業,已是不刊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