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生物體把液體、氣體等引入體內(跟“呼”相對,但“呼”限于氣息)。
2.
動詞
吸收;吸入。
3.
動詞
吸引;吸附。
4.
名詞
(Xī)姓。
1.
引氣入體內。與“呼”相對。
1.出自《莊子·齊物論》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
2.出自《惜誓》澹然而自樂兮,吸眾氣而翱翔。
3.出自《兒女英雄傳》把那煙從嘴里吸進去,卻從鼻子里噴出來。
2.
吸飲;吸食。
1.出自《楚辭·九章·遠游》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2.出自《詩》滿卷才子詩,溢壺圣人酒……此時吸兩甌,吟詩五百首。
3.出自《清平樂》詞吸盡杯中花月,仙風相送還家。
4.出自《上元日微陰夕泊惠州合江樓下》詩連浮大白縱鯨吸,怪語頓發談天鄒。
5.出自《贈緬甸友人》詩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3.
吸取;攝取。
1.出自《太玄·玄圖》邪謨高吸,乃馴神靈。
2.出自《琴賦》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
3.出自《武林紀游》詩我來吸湖光,山影齊入腹。
4.
吹奏。
1.出自《題東都妓館壁》詩一吸鸞笙裂太清,綠衣童子步虛聲。
5.
引;吸引。
1.出自《本草綱目·金石四·慈石》磁州者歲貢最佳,能吸鐵虛連十數針,或一二斤刀器。
2.出自《保衛延安》這句話像吸鐵石一樣,一下子把戰士們的情緒、眼光和注意力都緊緊地吸住了。
6.
吸收。參見“吸墨紙”。
1.出自《金粉世家》敏之將手上的鋼筆,插在墨水瓶子里,將吸墨紙壓按了一按填的表,然后十指相抄。
2.出自《浙江日報》但她堅持用鋼筆寫,而不在計算機的鍵盤上打,她的辦公桌上總是放著吸墨紙。
7.
見“吸呷”。嘈雜貌。
1.出自《王孫賦》歸鎖系于庭廄,觀者吸呷而忘疲。
2.出自《說文·口部》呷,吸呷也。
8.
象聲詞。形容笑聲。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紅娘聞語,吸地笑道:“一言賴語,都是二四。”
2.出自《普天樂·贈妓》曲見人便厭的拜,忽的羞,吸的笑。
9.
通“翕”。收縮,收斂。
1.出自《玉篇·口部》吸,《詩》曰:“載吸其舌。”吸,引也。
10.
通“翕”。聚合。參見“吸逮”、“吸聚”。
1.出自《古文苑·宋玉〈笛賦〉》其南則盛夏清微,春陽榮焉;其西則涼風游旋,吸逮存焉。
2.出自《種桐》詩桐高盈丈余,風露相吸逮。
3.出自《古文苑·宋玉〈笛賦〉》吸逮存焉
11.
通“翕”。親近。參見“吸習”。
1.出自《三國志·魏志·管輅傳》聞晏飏皆誅,然后舅氏乃服
2.出自《宋書·恩幸傳·戴法興》法興與太宰、顏柳一體,吸習往來,門客恒有數百。
12.
通“翕”。動貌。參見“吸吸”。
1.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思古〉》風騷屑以搖木兮,云吸吸以湫戾。
2.出自《三奪槊》那鞭著遠望了吸吸地腦門上跳。
3.出自《水滸傳》吹的飛砂走石,滾將下來。搖的那殿宇吸吸地動。
1.像死了父母一樣。形容極度悲傷和著急。今含貶義。
1.舊時尊稱別人的妾。
1.比喻以絕對優勢對付劣勢。
1.如同上面所敘述或列舉的。
1.按照實際情況。
1.比喻取之極易。
1.設使;倘若。
1.像這樣。
2.佛教語。印可﹑許可之辭。
1.佛經開卷語。傳說釋迦牟尼滅后,弟子們匯集他的言論,因阿難為佛侍者,所聞最多,就推他宣唱佛說,他以"如是我聞"開場,意為我聞佛如此說。"如是",指經中的內容;"我聞",指阿難親自聽聞。著此一句,以昭信實。見《佛地經論》卷一。
2.猶言聽得這樣說。
1.像放下沉重負擔那樣輕松。
1.按照規定的或要求的數目。
2.按照原來的數目。
1.如此。
1.奈何。怎樣辦;如何處置。
2.奈何。為什么。
1.同"如湯沃雪"。
1.同"如湯沃雪"。
1.同"如湯沃雪"。
1.像熱水澆在雪上,很快就化掉。形容十分容易。語本《文選.枚乘》"小飰大歠,如湯沃雪。"劉良注"如湯沃雪,言食之易也。"
1.形容福氣特別大。
1.猶如;好像。
1.如見面。舊時書信用語。
1.如同下面所敘述或列舉的。
1.舊時官府司法用語。謂照報告中對原案處理的辦法處理,并準予銷案。
1.好像。
1.稱心,如意。
1.謂交友情意不投,時間雖久,仍和新相識一樣。
1.晉宋時俗語。猶如此,這樣。
1.舊時稱結拜的哥哥。參見"如兄如弟"。
1.謂情意深厚,有如兄弟。
2.舊俗異姓結拜兄弟,年長的稱"如兄",年幼的稱"如弟"。
1.塤(塤)﹑篪﹑樂器名。這兩種樂器合奏時,塤唱而篪和,用以比喻兩物之響\﹑應和。
1.一律;一樣。
1.而已。
1.《莊子·徐無鬼》"蟻慕羊肉,羊肉膻也。"后以"如蟻附膻"比喻趨炎附勢或追名逐利的行為。
1.樂曲名。
1.比喻考慮問題時,只從好的方面著想的一廂情愿的打算。
1.比喻追求女色名利的齷齪行為。
1.語本《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后比喻兩個人或兩件事物關系密切,不能分離。
1.好像丟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樣子。
1.比喻關系融洽﹑親密。
1.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1.形容多。
2.謂別后很難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3.凄苦貌。
1.傳說中彭澤湖神的女婢名。晉干寶《搜神記》卷四載廬陵歐明為彭澤湖神青洪君所邀,"明既見青洪君,乃求如愿。使逐明去。如愿者,青洪君婢也。明將歸,所愿輒得,數年,大富。"
2.符合愿望;達到愿望。
1.謂愿望得到實現。
1.謂按照約定行事。
1.形容盛多。
2.發美長貌。
3.比喻德化廣大。
1.《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謂祭祀神靈﹑祖先時,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稱祭祀誠敬為"如在"。
1.怎么;為什么。
2.怎么樣;怎么辦。
1.怎么辦。
1.《論語·八佾》"或問褅之說。子曰'子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諸掌"比喻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1.隨順意愿;實現志愿。
1.一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依本音讀叫"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