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學過后再溫熟,反復地學使熟練。
2.
動詞
對某事物常常接觸而熟悉。
3.
名詞
習慣,長期重復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行為。
4.
名詞
(Xí)姓。
1.
鳥不斷練飛。
1.出自《禮記·月令》﹝季夏之月﹞鷹乃學習。
2.
學習。
1.出自《呂氏春秋·聽言》蜂門始習於甘蠅。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鄙哉,予乎!習非而遂迷也。
3.出自《迎大駕》詩俎豆昔嘗聞,軍旅素未習。
4.出自《送湖南李正字序》李生則尚與其弟學讀書,習文辭,以舉進士為業。
3.
復習;練習。
1.出自《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出自《呂氏春秋·審己》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請。
3.出自《小彼得·皮帶》為工作之故他每天早晨還習三張小楷。
4.
教習,訓練。
1.出自《募民實塞疏》居則習民於射法,出則教民於應敵。
2.出自《抱樸子·勖學》百獸可教之以戰陳,畜牲可習之以進退。
3.出自《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今欲專士女於耕桑,習鄉閭以弓騎。
5.
熟悉;通曉。
1.出自《左傳·襄公十三年》昔臣習於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賢也。
2.出自《東都賦》子徒習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
3.出自《與袁相公書》習於吏職,識時知變,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長。
4.出自《刑部尚書金公墓志銘》敬於公之事最習,於公之心推測之最詳。
6.
習慣;習慣于。
1.出自《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2.出自《呂氏春秋·君守》至圣變習移俗,而沒知其所從。
3.出自《放歌行》蓼蟲避葵堇,習苦不言非。
4.出自《以德分人謂之圣論》夫天下之人因其性而觀之,則未嘗不同;因其習而觀之,則未嘗不異。
5.出自《昔年》詩童年習凍餓,壯歲飽酸辛。
7.
近習,親近國君的人。
1.出自《呂氏春秋·任數》有司請事於齊桓公,桓公曰:“以告仲父。”有司又請,公曰:“告仲父。”若是三。習者曰:“一則仲父,二則仲父,易哉為君。”
2.出自《后漢書·順帝紀贊》孝順初立,時髦允集。匪砥匪革,終淪嬖習。
8.
狎習;輕忽。參見“習慢”。
1.出自《崇國趙公行狀》汝翼謂公可習慢也,以事至,則傲抗無禮,公械治之。
9.
通“襲”。重疊。參見“習坎”。
1.出自《左傳·襄公十三年》先王卜征五年,而歲習其祥,祥習則行。不習,則增修德而改卜。
2.出自《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詩岳濱有和會,祥習在卜征。
10.
通“襲”。因襲。參見“習常”。
1.出自《非國語下·懷嬴》秦伯以大國行仁義交諸侯,而乃行非禮以強乎人,豈習西戎之遺風歟?
11.
指熟知之人。
1.出自《韓非子·解老》使失路者而肯聽習問知,即不成迷也。
12.
姓。
1.出自《華陽國志?南中志》習朱提孟琰及獲為官屬。習官至領軍,琰輔漢將軍,獲御史中丞。
1.唐王勃《滕王閣》詩﹕"晝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后因以"雨簾云棟"形容高敞華美的樓閣。
1.雨后的涼快天氣。
1.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未經蒸發﹑滲透或流失的雨水所積的深度﹐通常用毫米來表示。
1.見"雨輂"。
1.形容駿馬奔馳時馬鬃聳起﹐狀如飄雨﹐四蹄飛翻﹐色白如霜。
又稱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氣候下的森林植被。由熱帶植物種類組成,樹木高大茂密,終年常綠。樹種多,藤本和附生植物極豐富。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如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亞洲的馬來群島。
1.大雨滂沱貌。
2.被雨水淋濕貌。
1.見"雨霖鈴"。
1.雨水淋澆﹐太陽曝曬。亦形容露天勞作或旅途的辛苦。
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祿山之亂遷蜀,霖雨連日,聞棧道鈴聲,為悼念楊貴妃而采作此曲。雙調,一百零三字,押仄聲韻。
1.靈雨∶雨。
1.謂雨中聞鈴聲。
1.同"雨零星散"。
1.殘敗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潰敗。
1.傳說中行雨之龍。
雨水和露水。因能滋長百物,故比喻恩情虛負雨露恩。
1.積雨而成的水泊。
1.指狂惡的風雨。
1.細雨。
1.衣袖被淚水沾濕。
1.形容美人嬌媚的情態。
1.語出《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鄭玄箋﹕"我往之東山﹐既久勞矣﹔歸又道遇雨蒙蒙然﹐是尤苦也。"后用為表示戰士征途之苦的典實。
1.看女子的具體情況選擇配偶。謂匹配恰當。
1.共同撫育。嘔,通"煦"。
1.亦作"相耦"。
2.男女婚配;結為伴侶。
3.成雙,成對。
4.共處;在一起。
5.相對。
1.見"相偶"。
1.彼此配合;相稱。
1.互相結為朋黨。
1.相當;相敵。
2.謂男女相配。
1.像片;照片。
1.客氣話。表示先用或已用過茶飯等。
1.人品,儀表。
1.對宰相妻的戲稱。
摔跤運動的一種。兩人徒手較量,以把對方摔倒或推出界外為勝。技法有推、摔、捉、拉、閃、按、絆等。比賽無時間限制。如雙方已筋疲力盡仍不分勝負時,可休息后再賽,直至決出勝負。中國古代有相撲,現代相撲運動主要流行于日本。
1.亦作"相樸人"。亦作"相撲手"。
2.以相撲為業的力士。
1.見"相撲人"。
1.見"相撲人"。
1.矍相圃的省稱。孔子習射處。《禮記.射義》"孔子射于矍相之圃。"
2.泛指習射處。
1.互相親近。
1.期待;相約。
1.相互蒙騙;蒙騙。
1.相合;相交深厚。
1.猶鑲嵌。
1.亦作"相強"。
2.勉強;強迫。
1.相互嘲諷。
1.相互研討。
1.互相攙扶。
1.互相親愛;相親近。
1.互相輕視﹑鄙薄。
2.看輕。
1.謂互相對立而存在。
2.相互競爭;彼此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