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在水里)往下落(跟“浮”相對)。
2.
動詞
物體向下陷落。
3.
形容詞
深入,程度深。
4.
形容詞
重;分量大(跟“輕”相對)。
5.
形容詞
感覺沉重(不舒服)。
6.
名詞
(北京話)稍等。
7.
動詞
使精神專注,思想集中,不受外界影響。
8.
形容詞
聲音低或重;色澤深。
9.
動詞
落入某種境地;淪落。
10.
動詞
比喻作色。
1.
同“沈”。
1.出自《南史·劉懷慰傳》懷慰至郡,修城郭,安集居人,墾廢田二百畝,決沉湖灌溉。
2.出自《文心雕龍·風骨》夫翚翟備色,而翾翥百步,肌豐而力沉也。
3.出自《兒女英雄傳》那人正低了頭走,肩膀上行李又沉,走得滿頭大汗。
4.出自《〈鐵流〉的故事》你那到底是本什么書,走到哪里背到哪里,也不嫌沉。
5.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自家這一場腌臜病,病得來蹺蹊。難服湯藥,不停水米。不頭沉,不腦熱。
6.出自《大刀記》怪不得我這寒腿有點沉哩,看來那“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諺語要應點了!
7.出自《次韻張子野秋中久雨晚晴》天沉四山黑,池漲百泉黃。
8.出自《子夜》這老頭兒沉下他那張青中帶黑的臉孔,由著他那同伴唧唧噥噥地說,總不開口。
9.出自《四世同堂》劉師傅的臉沉下來了。
10.出自《白洋淀紀事·荷花淀》手榴彈把敵人那只大船擊沉,一切都沉下去了。
11.出自《海濱故人》一霎眼那太陽已如獅子滾繡球般,打個轉身沉向海底去了。
12.出自《雪花飄在滿洲》小卞的心往下一沉,頭腦昏脹起來。
13.出自《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皇天佑助,前沉后揚。
14.出自《香飄四季》看一看橫在河上的石橋上的行人,又沉下頭來,悠然地聯系到自己的村子。
15.出自《山洪》把眼睛沉著,望在碓臼里。
16.出自《韋護》她們終日都沉于歡樂中。
17.出自《山居雜詩》疏煙沉去鳥,落日送歸牛。
18.出自《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切脈》浮為在表外感病,沉為在里內傷端。
19.出自《新序·雜事三》然則荊軻之沉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
20.出自《西游記》眾鳥高樓萬籟沉,詩人下榻罷哦吟。
21.出自《四世同堂》四大媽的眼神兒差點事,可是耳朵并不沉。
22.出自河北梆子《佘塘關》親公,山王耳沉了,未曾聽見。
1.圣旨﹐詔旨。
1.見"龍額侯"。
1.古代傳說中龍頭馬身的神獸。
2.《周禮.夏官.廲人》"馬八尺以上為龍。"因以"龍馬"指駿馬。
3.星宿名。即房宿。
4.官名『時太仆之屬官。
唐代李郢《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鶴姿。’后用來比喻健旺的精神。
1.見"龍脈"。
1.龍鱗。
1.皇帝的眉毛。
1.形容貴人相貌不同尋常。
1.龍腦香焚燒后的馀燼。
①比喻聲望卓著的人的府第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②古代科舉試場的正門,后喻指科舉中式為登龍門桂樹曾爭折,龍門幾共登。③堤壩合龍前的缺口。
1.見"龍門筆法"。
1.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爾雅》曰'鳣,鮪也。'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故以"龍門點額"喻仕路失意或科場落第。
一種大型起重機,橫梁和立柱的結構成‘門’字形,可以在軌道上移動,具有較大的起重量。
1.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載,李膺不妄交接,有被其容接者為登龍門◇因稱高門上客為"龍門客"。
在河南省洛陽市南伊河兩岸龍門山(西山)和香山(東山)。開鑿于北魏遷都洛陽前后,延續至唐代。以唐代開元以前最多?,F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個、佛龕七百八十五個、造像十萬尊。主要洞窟有潛溪寺、賓陽三洞、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看經寺等,尤以奉先寺盧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與大同云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寺名◇魏熙平元年建。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南。為游覽勝地。
見〖擺龍門陣〗。
1.西岳龍猛大士之筆。傳說于硯中磨藥﹐點筆成金。
1.如龍綿延。
1.指龍王廟。元徐再思有《普天樂.吳江八景.龍廟甘泉》曲。
1.謂劍在鞘中作龍鳴聲。語出《太平御覽》卷三四三引《世說》"王子喬墓在京陵,戰國時人有盜發之者,睹無所見。唯有一劍停在室中,欲進取之﹐劍作龍鳴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徑飛上天。"
1.龍涎。
2.指龍涎香。
1.龍須草。
1.猶言龍爭虎斗。喻筆勢遒勁﹑奔放。
1.猶言龍爭虎斗。
龍腦樹樹干中的一種有機化合物。白色晶體,有類似樟腦的香氣。也可用人工合成制得。中醫學上稱冰片”。有旋光性。主要供藥用,有清熱、止痛作用。
1.水蘇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水蘇》。
1.龍腦樹汁。據說乃補品。
1.木名。龍腦香科。樹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圍。產于蘇門答臘﹑古南海波斯及我國閩廣等地。樹脂稱龍腦香,為名貴的香料。
1.見"龍腦"。
1.皇帝的車駕。
1.龍出現非時所形成的災殃。
1.供于佛前,飾有龍紋的牌位。
2.傳達皇帝命令的牌子。
1.亦作"龍蟠"。
2.如龍之盤臥狀。形容雄壯綿延的樣子。
3.形容書法飛動而蒼勁有力。
4.喻豪杰之士隱伏待時。
1.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氣象。
1.喻懷才不遇。
1.見"龍盤鳳逸"。
1.猶言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1.猶言旋繞糾結。
1.垂掛的龍旗。
1.神仙乘坐的龍駕的車。
1.臣民等候朝見皇帝時休憩的簡易房屋。
1.典出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龍皮扇》"元寶家有一皮扇子,制作甚質。每暑月宴客,即以此扇子置于坐前,使新水灑之,則颯然風生,巡酒之間,客有寒色,遂命撤去。明皇亦曾差中使去取看,愛而不受,帝曰'此龍皮扇子也。'"后以"龍皮扇子"美稱扇子。
1.飾龍形的花瓶。
1.亦作"龍廄"。亦作"龍廄"。
2.天子的馬舍。
1.指天子的坐騎。
2.威武勇猛的騎兵。
3.龍拉的車騎,仙車。
1.即靷。引車前行的革帶。一端系于馬頸的皮套上,一端系于車軸之上。
2.南朝梁任昿《奏彈劉整》"婢采音偷車欄﹑夾杖﹑龍牽。"后用為竊物之典。
1.猶龍韜。指兵略。
1.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現。
1.即筯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