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從睡眠中醒來。
2.
〈書〉同“悟”。
1.
亦作“窹”。
2.
醒悟;覺醒。
1.出自《楚辭·離騷》閨中既以邃遠兮,哲王又不寤。
2.出自《魏書·崔僧淵傳》今執志不寤,忠孝兩忘,王晏之辜,安能自保,見機而作,其在茲乎。
3.
夢。參見“寤夢”。
1.出自《逸周書·寤儆》嗚呼,謀泄哉!今朕寤有商驚予。
2.出自《說文·夢部》寤……一曰晝見而夜夢也。
3.出自《毛詩傳箋通釋》凡夢亦通言“寤”。
4.
通“晤”。參見“寤言”。晤言,相會而對語。
1.出自《列女傳·魯黔婁妻》君子謂黔婁妻為樂貧行道。《詩》曰:“彼美淑姬,可與寤言。”
2.出自《同沈右率諸公賦鼓吹曲二首·巫山高》彼美如可期,寤言紛在矚。
5.
通“啎”。逆;倒著。參見“寤生”。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寤生,遂惡之。
6.
醒;睡醒;蘇醒。
1.出自《詩·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2.出自《十六國春秋·前趙·劉淵》其夜,夢所見魚變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雞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氏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貴子。”寤以告豹,豹曰:“吉征也。”
3.出自《再生記·張汶》西河平遙縣有鄉吏張汶者,無疾暴卒,數日而寤。
4.出自《默觚上·學篇十四》寐時之夢,寤時之心景也。
7.
引申為理解。
1.出自《宣和遺事》﹝童貫﹞貪功冒賞,不寤事機。
8.
謂使覺悟。
1.出自《逸周書·寤儆》天下不虞周,驚以寤王,王其敬命。
2.出自《上田正言書》曾未聞執事建一言寤主上也。
3.出自《辨惑論》不述后世淫祀妖怪之說,則又何以寤世俗之疑耶?
1.稱贊獎勵。
1.嗟嘆。
1.贊嘆備至。
1.嘆息感慨。
1.嘆息痛哭。
1.嘆息。
1.語出《禮記.禮運》"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后因以"嘆蠟"指感慨時間流逝,理想不能實現。
1.感嘆年已老大而猶未顯達。
1.贊美。
1.贊嘆羨慕。
1.贊嘆佩服。
1.贊嘆企慕。
1.因心里不痛快或不如意而吐出長氣,發出聲音。
1.見"土雞瓦犬"。
1.亦作"土雞瓦狗"。
2.用泥做的雞,用瓦做的狗。形容徒有其表,實則無用。
1.用土筑成的臺基。
1.磚坯。
2.石灰窯中燒結的土渣。
3.方言。土坯。
1.土炕。
1.世代久居的籍貫。
1.屬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主要分布在我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永順﹑保靖﹑古丈﹑吉首﹑瀘溪等縣。分南北兩個方言。復元音和鼻化元音較多,北部方言沒有濁塞音和濁塞擦音聲母。動詞的體﹑趨向等語法范疇用助詞表示。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是主語-賓語-謂語。形容詞修飾名詞時,大都在名詞之后,但帶后置助詞的形容詞則在名詞之前。
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地的少數民族。約5725萬人(1990年)。用土家語,無文字。通用漢語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擅長編織土花鋪蓋(織錦)。喜跳擺手舞。傳統節日有族年等。主要從事農業。
1.即地漿。
1.疆土。
1.領土;疆界。
1.見"土虺蛇"。
1.土洞。
2.我國北方民間用以儲存蔬菜﹑薯類及避寒的地下室。俗稱"地屋子"。
1.亦作"土階"。
2.土臺階。指居室簡陋。
1.見"土階茅屋"。
1.亦作"土階茅茨"。
2.以土為階,以茅草蓋屋。謂居住儉樸。
泥土和雜草。比喻卑賤的東西君視民如土芥。
1.不能動土的禁忌。迷信說法,掘土要躲避太歲的方位,否則就要招致災禍。
1.指土星。
2.人參的異名。
1.阿拉伯文tayyammum的意譯。穆斯林禮拜時,因無水或其他原故不能作大凈小凈,可用手拍凈土或凈沙﹑凈石,摩手和臉,稱為"土浄"。
1.境界內的土地;領土。
1.本地釀造的酒。
1.渣滓,糟粕。比喻微賤的東西。猶土芥。
2.以之為土苴,比喻賤視。
1.猶土兵。宋時對本地軍隊之稱。
1.古代官名。
2.按土地質量以確定其等差。
1.土墩。
1.北方人用土坯或磚砌成的睡覺用的長方臺。上面鋪席,下面有孔道,跟煙囪相通,可以燒火取暖。
1.方言。土塊。
1.土炕。
1.洞口。語出《文選.宋玉》"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李善注"土囊,大穴也。盛行之《荊州記》曰'宜都佷山縣有山,山有穴,口大數尺為風井,土囊當此之類也。'"
1.舊時對地方上的反叛者或起義農民的蔑稱。
1.酒名。
1.貯藏財物的私人庫房。
2.明時稱荷英等殖民者在東方設立的貿易站為土庫。今印尼語﹑馬來語稱商店為toko,或以為即華語"土庫"的音譯。
土庫曼斯坦的主體民族。部分分布在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國。381萬人(1985年)。講土庫曼語。信伊斯蘭教。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
中亞內陸國。面積4881萬平方千米。人口456萬(1996年)。首都阿什哈巴德。全境80%為沙漠。農田全靠灌溉,主要產棉花。畜牧業為主要經濟部門之一。
1.成疙瘩或成團塊的泥土。
1.城郭外的土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