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遇見。
2.
動詞
逆,違背。
3.
動詞
交錯。
1.
亦作“遻”。
2.
遇;接觸。
1.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紛屯邅與蹇連兮,何艱多而智寡;上圣迕而后拔兮,雖群黎之所御。
2.出自《后漢書·陳蕃傳》王甫時出,與蕃相迕。
3.出自《晉書·夏侯湛傳》且伊尹之干成湯,寧戚之迕桓公,或投己鼎俎,或庸身飯牛,明廢興之機,歌《白水》之流,德入殷王,義感齊侯。
3.
背逆;違反。
1.出自《管子·君臣上》國家有悖逆反迕之行,有土主民者失其紀也。
2.出自《漢書·廣川惠王劉去傳》宮人畏之,莫敢復迕。
3.出自《五君詠·嵇中散》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
4.出自《墳·摩羅詩力說》顧上下相迕,時有不平,而詩人裴倫,實生此際。
4.
指叛逆者。
1.出自《金石續編》誅除壺關寇,嗣至四年八月十日,梟迕首,獻闕下。
5.
冒犯;觸犯。
1.出自《后漢紀·獻帝紀二》弗字潁伯,司徒暠之子也。弗子邵,為使者,嘗迕于卓(董卓),左遷涼州刺史。
2.出自《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御史劉德秀果言公嘗迕孝宗,罷。
3.出自《贈書記·認女作子》迕當權相臣,迕當權相臣,危若逆鱗攖,全軀頗僥幸。
6.
引申為妨礙。
1.出自《聊齋志異·宮夢弼》暗陬有物堆積,蹴之迕足,拾視皆朱提。
7.
交錯;夾雜。
1.出自《文選·宋玉〈風賦〉》耾耾雷聲,回穴錯迕。
2.出自《喬太傅見和復次韻答之》百年三萬日,老病常居半。其間迕憂樂,歌笑雜悲嘆。
3.出自《清稗類鈔·動物·毘陵驛馬》蹏聲、鐸聲、箠聲迕交衢,晝夜不絕。
8.
姓。明有迕春。見《正字通·辵部》。
1.出自《正字通?辵部》迕,姓。明有迕春。
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簧管樂器。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構成。常用的裝有用蘆竹制成的笙管六根,外側開有按音孔,下端裝置銅簧,插入一長形木斗或葫蘆內,每管一音。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為共鳴管。蘆笙音色明亮渾厚,民間常用以伴奏蘆笙舞。
1.高粱的一個品種。又稱甜高粱,俗稱甜蘆粟,莖可生吃或制糖。
1.蘆葦的嫩芽。形似竹筍而小,可食用。
1.用蘆葦編成的席子。
1.即蘆花。因蘆花色白如雪,故稱。
用蘆花代棉絮做成的冬衣。據《太平御覽》引《孝子傳》閔子騫幼時受后母虐待,冬天只能穿蘆衣御寒。他父親知道后要趕走后母,子騫跪著求情說母親在只我一人受凍,母親走則三個兒子都要受凍了。”后用蘆衣”作為孝子的典故。
1.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楚之亡臣伍子胥奔吳,至江,漁夫渡之。見子胥有饑色,曰'為子取餉。'漁夫去后,子胥疑之,乃潛身于深葦之中。有頃,漁夫來,呼之曰'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后因以指伍子胥。
1.蘆芽。
1.即蘆人。
2.古關名。故址在今陜西省志丹縣北與靖邊縣交界處。因兩崖峙立如門,形似葫蘆而得名。
1.酒店。
1.壤土的音譯。
1.酒店。
1.黑色堅硬而質粗不粘的土壤。
1.黑色或黃黑色粘硬的土壤。
在四川省瀘定縣城西大渡河上。又稱大渡河鐵索橋。始建于1705年。橋長100米,寬28米,由十三條鐵索組成,其中九條并列為橋面,上鋪木板;兩邊各有二條鐵索,為扶手。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曾強奪此橋。建有紀念碑和紀念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四川省南部、長江與沱江匯合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50年設市。人口423萬(1995年)。為長江上游重要河港,四川、云南、貴州三省公路轉運樞紐。特產瀘州大曲酒。名勝古跡有忠山、滴乳崖等。
1.見"爐鞴"。
1.亦作"爐韛"。
2.火爐鼓風的皮囊。亦借指熔爐。
1.燒餅。
1.亦作"爐錘"。亦作"爐椎"。
2.爐與錘。指冶煉鍛造。
3.比喻造化﹐陶鑄。
4.比喻構思熔裁或構思熔裁的能力。
5.比喻軍政大事等的安排﹑措施。
1.見"爐錘"。
1.亦作"爐錘"。亦作"爐槌"。
2.猶錘煉。
3.指冶煉工業。
1.冶煉銀鉛的一種腳料。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一.密陀僧》。
1.爐工;鐵匠。
1.爐灶與鼎。煉丹用具。多借指內丹家所說的丹田。
2.借指煉丹。
3.指廬山香爐峰。
1.指煉丹術士。
1.熔煉與鑄造。
1.見"爐峰"。
1.謂因外力影響而改變主意。
1.指菱鋅礦。有明目去翳退赤﹑收濕除爛作用,是治療眼疾的主要藥物。
1.冶爐旁吹火令熾的風箱。
1.燃料在爐內燃燒后所剩的粉狀物。
1.生了火的爐子。
2.謂道士煉制丹藥。
3.爐中之火。
傳說道家煉丹,至爐火發出純青的顏色乃煉成功◇比喻學藝、修養達到純熟完美的境界老來文章退去了火氣,顯得爐火純青了。
1.指廬山香爐峰。
1.爐灰;香灰。
1.爐子及煙筒﹑拐脖兒﹑拔火罐等用具。
1.承接爐灰的地方。
1.一般指工業用爐的爐襯從開始使用到損壞這段時間內熔煉的爐數。
1.鐵匠。
1.焚香用具一個香爐,一個香盒,一個小瓶。瓶中插香箸﹑香鏟。
1.指爐中的香氣。
1.冶煉爐冶煉礦石或金屬時的情況。
1.一種烤制的面食。
1.爐膛和爐底之間承負燃料通風漏灰的鐵屜子。
1.猶爐篆。
1.爐子上面可以放東西的平面部分。
1.爐中的炭火。
1.爐子里面燒火的地方。
1.專供歲末或冬季安放火爐的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