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縕”的新字形。
2.
亂麻。
1.出自《漢書·蒯通傳》〔里母〕即束缊請火于亡肉家。
3.
引申為亂。
1.出自《法言·孝至》齊桓之時缊,而《春秋》美“邵陵”,習亂也。
2.出自《后漢書?崔寔傳》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織績,寔至官,斥賣儲峙,為作紡績織纴練缊之具以教之。
4.
通“藴”。積聚;收藏。
1.出自《大戴禮記·保傅》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聲音非禮樂,則太師缊瑟而稱不習。
2.出自《京西運判方公神道碑》六府惟珍,缊而莫陳。
5.
通“藴”。引申為歸屬。
1.出自《穀梁傳·僖公五年》晉人執虞公。執不言所,於地缊於晉也。
6.
通“藴”。深奧。
1.出自《易·系辭上》乾坤其《易》之缊邪!
7.
見“緼巡”。并行貌。
1.出自《后漢書·馬融傳》若夫鷙獸毅蟲,倨牙黔口,大匈哨后,缊巡歐紆,負隅依阻,莫敢嬰御。
8.
新舊混合的綿絮,亂絮。
1.出自《禮記·玉藻》纊為繭,缊為袍。
2.出自《漢書·東方朔傳》以韋帶劍,莞蒲為席,兵木無刃,衣缊無文。
3.出自《夜雨暴至》詩山童束缊走求火,屋漏惟愁打書濕。
1.緩慢;遲緩。
2.延緩。
1.深遠。
1.停留;久留。
1.精深。
2.淳美。
1.忽地;一下子。
1.久顧,久戀。
1.沉疴。
1.久度,過得慢。
2.奄度。過得快。
1.拖延困頓。
1.擱置;廢止。
1.淵博。
2.精通。
1.耽擱。
1.久治不愈的病。
1.深通廣曉。
2.指深通廣曉的人。
1.在田里蓄水供水稻吸收或沖洗鹽堿地的一種灌溉方法。
1.淵博。
1.久時。
1.寬和。
1.淵深廣大。
1.博通仁厚。
1.迅疾。
2.去世,死亡。
1.形容儀表文雅優美。
1.亦作"淹回"。
2.俳徊;逗留。常指有才德而屈居下位。
1.遲緩;延緩。
1.水災。
1.猶枯黃。
1.見"淹徊"。
1.猶融會貫通。
1.猶積怨。
1.滯留,久留。
2.積壓。
1.拖延;稽遲。
1.久病。
2.猶隱疾。
1.猶長期。
1.淵深美好。
1.沉寂。
1.深通。
2.浸透。
1.謂疾病纏綿。
1.謂疾病纏綿。
2.謂受熬煎,遭折磨。
1.謂艱難窘迫,坎坷不順。
2.傲慢。
1.形容因病而精神委靡不振。
1.淹沒,浸沒。
1.監禁;關押。
1.明朝風俗,京城正月舉行燈市,于十八日收燈。次日,男女傾城出西郊白云觀,嬉游宴飲,名曰耍"煙九"。或稱"淹九"。殆以燈事闌珊,未忍遽舍,取淹留之義。參閱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畿輔.淹九》。
1.長久。
2.久留。
3.謂久未升遷。
1.永別,死去。
1.寬廣;開闊。
1.久困;長期困留。
1.熟識。
1.隱退;屈居下位。
2.羈留;逗留。
1.猶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