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久病。
2.猶隱疾。
謂年輕人精力正旺盛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他正青春當年,血氣方剛。
1.見"血氣方剛"。
1.憑一時感情沖動而鼓起的勇氣。
1.猶泣血。
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屬。其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確有血緣關(guān)系的稱為自然血親;實際上沒有血緣關(guān)系、經(jīng)法律確認為與自然血親有相同地位的親屬稱為準血親或法律擬制血親,如繼父母與繼子女、養(yǎng)父母與養(yǎng)子女。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稱為直系血親,如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等;血緣上與自己同出一源的稱為旁系血親,如兄弟姐妹等。
血漿中去除纖維蛋白原后的膠狀液體。主要是白蛋白和球蛋白。有免疫、維持酸堿平衡等作用。常用作血清學試驗,以幫助診斷疾病。
1.即血細胞。舊稱血輪。能隨血液的流動遍及全身。分紅細胞和白細胞兩種。由紅骨髓﹑脾臟等制造。
1.指有生命的軀體。
1.血和肉。借指軀體。
2.猶骨肉。指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屬。
3.屠殺;遭到屠殺。
1.形容死傷者血肉四濺的慘狀。
1.比喻關(guān)系極其親密。
1.謂吃魚肉之類葷腥食物。
1.暗赤或鮮紅的顏色。
2.指皮膚健康紅潤的顏色。
3.指血跡。
1.血崩的俗稱。
1.指有生命的軀體。
1.謂殺牲取血。古代用以訂盟或祭祀。
1.血淋淋的尸體。
1.謂受享祭品。古代殺牲取血以祭﹐故稱。
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
3.謂吃魚肉之類葷腥食物。
1.用血寫的文字。
1.嫡親的叔父。
1.封建時代﹐為向皇帝申訴而刺血寫成的奏疏。
1.指血液。
2.含血的水。
1.絲縷狀的血。
2.指極稀少的血色。
3.指眼白上因毛細管充血而出現(xiàn)的紅絲。
1.指祭祀。凡祭﹐必殺牲取血﹐故稱。
1.指子孫。
1.用禽畜的血加大蒜煮成的羹﹐食之可使身體發(fā)熱。
1.血液和骨髓。
2.比喻人們耗盡血汗和生命而得到的財富。
由血緣關(guān)系形成的親屬系統(tǒng)。凡同一祖先的人為同一血統(tǒng)。
1.猶言血盆大口。吻﹐嘴唇。
1.被血沾污。
2.污血。
3.指污穢﹑骯臟。
1.即血盆池。
血吸蟲寄生于門靜脈系統(tǒng)所引起的寄生蟲病。有日本血吸蟲病、埃及血吸蟲病、曼氏血吸蟲病三種。在中國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病。主要特征為發(fā)熱、過敏反應、腹瀉、肝脾腫大、后期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等。
1.語出唐杜甫《悲陳陶》詩"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夷歌飲都市。"后以"血洗"形容殘酷屠殺。
1.即血統(tǒng)。
1.舊指兵災的預兆。
1.猶言赤心﹐赤誠的心。
2.指心﹐良心。
1.血點。
1.美好和煦。
1.指美艷;華麗。
2.指美麗的風光。
3.喻青春。
1.美好潔凈。
1.工妙敏捷。
1.安詳。
1.美麗。
1.猶美盛。
1.美麗。
1.美麗可愛的女子。
2.謂美麗可愛。
1.猶妍美。
1.美好;美妙。
1.謂晴朗暖和。
1.美麗的外表。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