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水深而廣。
2.
動詞
液體聚集在一個地方。
3.
名詞
〈方〉小而淺的積水坑。
4.
量詞
(~兒)用于液體。
5.
名詞
(Wāng) 姓。
6.
擬聲詞
模擬狗叫的聲音。
1.
廣大;深廣。
1.出自《國語·晉語二》汪是土也,茍違其違,誰能懼之!
2.出自《吳都賦》振蕩汪流,雷抃重淵。
2.
池;水或其他液體停積處。
1.出自《左傳·桓公十五年》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
2.出自《表異錄·山川》《左傳》“雍氏之汪”,服虔注:“停水曰汪。”
3.出自《明史·列女傳二·戚家婦》甫合巹,而夫暴歿。婦哭之哀,投門外汪中死。
4.出自《大刀記》那小子嗷嚎一聲慘叫,倒在血汪里。
3.
指液體聚積。
1.出自《金瓶梅詞話》從早晨吃了一口清茶,還汪在心里。
2.出自《紅樓夢》地下的水,淹著床腿子;連席子上都汪著水。
3.出自《瓦釜集·第八歌》高和尚格賊胚捚仔三只筲箕團團轉,和尚娘子嘸穿嘸吃有仔眼淚只好望肚里汪!
4.出自《大刀記》她左等一陣不見來,右等一陣不見來,眼里不由得汪滿了淚花。
4.
溢,漫溢。
1.出自《圍城》〔鴻漸〕早晨沒吃東西,吐的只是酸水,手帕吸不盡,手指縫里汪出來,淋在衣服上。
2.出自《青春之歌》枝頭汪著濕潤的綠色,溫暖的陽光下,幾株碧桃含苞待放。
3.出自《破壁記》她噙住已汪到眼眶邊的淚水。
5.
浸漬。
1.出自《尋求》客廳里,接待她的,是一個渾身像汪在油里的四十多歲的男人。
6.
量詞。用于液體。
1.出自《烏夜啼》詞月痕未到朱扉,送郎時。暗里一汪兒淚,沒人知。
2.出自《畫廊集·記問渠君》當他說到汽笛時,我似乎正想起黃河那一汪渾濁水面的白帆。
3.出自《高高的白楊樹·新當選的團支書》外面,藍天像一汪靜靜的湖水,半鉤殘月還掛在西邊。
7.
象聲詞。狗吠聲。
1.出自《西游記》〔怪〕要咬二郎,半腰里才伸出一個頭來,被那頭細犬,攛上去,汪的一口,把頭血淋淋的咬將下來。
8.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汪氏,汪芒氏之裔。禮記有汪踦,魯人也。
1.審明法辦。
1.謂文書信函。
2.謂稟示﹐請示。
1.審理。
1.見"訊辨"。
1.捕捉訊問。
1.指辦案卷宗。
1.訊問審察。
1.問候的尺牘。
1.審問處置。
1.刑訊的創傷。
1.猶訊問﹐訊鞫。
1.審訊查訪。
1.訪道﹐求道。
1.審問的筆錄。
1.猶問鼎。
1.問候的書信。
1.審理判決。
1.審訊定奪。
1.猶詢問﹔訪問。
1.推問察究。
1.謂審問取口供。
1.即訊杖。
1.指古代戰爭中的俘虜和已斃之敵。訊﹐鞫訊所獲生俘﹔馘﹐割取死敵左耳以計功。
1.猶信函。訊﹐通"信"。
1.為傳達某一訊息而作出的特定表示﹑標志﹑符號等。
2.通過電磁波發出的信號。
1.審理判罪。
1.迅速。訊﹐通"迅"。
1.問候的書信。
1.刑訊拶指。
1.信函。訊﹐通"信"。
1.審問核實。
1.訊問﹔詰問。
1.審訊結案。
1.審訊查究。
1.見"訊鞫"。
1.亦作"訊鞠"。
2.審訊。
1.指審訊筆錄和人證物證。
1.審訊判決。
1.亦作"訊栲"。
2.拷問﹔刑訊。
1.見"訊考"。
1.信口。訊﹐通"信"。
1.責問處理。
1.謂省察﹑審訊囚徒罪狀。
1.謂拷打審問。
1.審訊明白。
1.審訊囚犯。
1.謂以言辭責告。
1.謂逮問以羞辱之。
1.謂審問屬實。
1.公堂﹐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