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拉著物體使挨著地面或另一物體的表面移動。
2.
動詞
用拖把擦(地)。
3.
動詞
拖延,拉長時間。
4.
動詞
牽累,牽制。
5.
名詞
(Tuō)姓。
1.
亦作“扡”。亦作“拕”。
2.
牽累;牽制。
1.出自《儒林外史》鳳四老爹道:“若要依我么,怕拖官司,竟自隨他去。”
2.出自《母親》有兩個小孩子拖著她,家產完了,伯伯叔叔都像狼一樣的兇狠。
3.出自《黎明的河邊》從大澤山回師“掃蕩”的敵人,被我們拖在膠、濰河之間,抽不出身去。
3.
下垂。
1.出自《謝封康樂侯表》鳴玉拖紱,班景元勛。
2.出自《游壽安詩·噴玉泉》瀑泉沃雪拖白電,落潭橫引成清溪。
3.出自《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相思》蟬鬢拖云,娥媚(眉)掃月,天生麗質難描。
4.出自《即目》詩飛瀑正拖千嶂雨,斜陽先放一峰晴。
5.出自《彷徨·示眾》許多狗拖出舌頭來,連樹上的烏老鴉也張著嘴喘氣。
4.
奪取。
1.出自《易·訟》或錫之鞶帶,終朝三拖之。
2.出自《淮南子·人間》秦牛缺徑於山中而遇盜,奪之車馬,解其橐笥,拖其衣被。
5.
拖欠;拖延。
1.出自《歸潛志》長拖酒債杜工部,新有詩聲侯校書。
2.出自《兒女英雄傳》怎么眾人都知道巴結,照數催齊了,獨你拖下欠尾來?
3.出自《在延安歡迎會上的演說》三年來,還有人以為抗戰只要能拖,就可拖到勝利。殊不知你要拖,敵人卻不讓你拖。
6.
擲。
1.出自《禮記·少儀》仆者右帶劍,負良綏,申之面,拖諸幦。
2.出自《贈王桂陽別詩》昔聞楊伯起,拖玉振清風。
7.
披散。參見“拖髮”。
1.出自《淮南子·齊俗訓》胡貉匈奴之國,縱體拖髮,箕倨反言,而國不亡者,未必無禮也。
8.
挑逗;逗弄。
1.出自《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沈秀﹞每日五更,提了畫眉,奔入城中柳林里來拖畫眉。
9.
量詞。
1.出自《三朝北盟會編》俊政等遣西城百姓取船,得六十余拖。
10.
曳引;拉。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拕蒼豨,跋犀牦,蹶浮麋。
2.出自《西都賦》挾師豹,拖熊螭。曳犀牦,頓象羆。
3.出自《山居詩》露滴紅蘭玉滿畦,閑拖象屣到峰西。
4.出自《水滸傳》武松再尋思道:“我就地拖得這死大蟲下岡子去。”
5.出自《奔》李永發拖出了一條長板凳,邊讓著邊問道。
11.
指拖帶。參見“拖紳”。
1.出自《寄懷鍾陵舊游因寄知己》詩終拖老病重尋去,得到匡廬死便休。
2.出自《雪花飄在滿洲》在一個風雪的早晨,他爬進奉山路的三等車廂,拖著一顆創痛的心,投進滿洲的懷抱。
1.偵察敵情的騎兵。
1.偵察崗。
1.偵察,探視。
1.窺探,伺望。
①暗中探查偵探敵情|偵探手段。②刺探機密或偵查案件的人便衣偵探。
以偵探為中心人物,偵破犯罪案件為題材的一種故事影片。一般都在偵破案件的錯綜復雜的過程中,設置懸念,鋪陳伏線,結構成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
19世紀中期產生和盛行于歐美的一種通俗小說。常以警探和私家偵探為中心人物,描寫他們破案過程中的機智和冒險經歷。以情節曲折取勝,具有較大的可讀性。在日本稱為推理小說”。
1.猶打聽。
1.探問。
1.秘密刺探。
1.偵察巡邏。
1.偵探敵情的人。
1.探知;暗中查明。
1.刺探機密或偵查案件的人員。
1.重視愛護。
2.猶保重。
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斗。1969年3月,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并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保衛了祖國的領土。
1.見"珍寶"。
1.指財物。
1.珍貴而不易獲得的書籍。
1.珍寶財物。
1.猶珍藏。
1.珍貴的收藏物。
2.珍視并收藏。
1.仙草;藥草的美稱。
1.珍貴的物產。
2.泛指財寶。
1.華美的車子。《管子·乘馬》"君有珍車珍甲,而莫之敢有。"一說,為破敝之車。參見"珍甲"。
1.美池。
1.珍貴而奢侈。
1.珍惜寵愛。
1.良田。
1.珍貴的賜物。
1.謂攜帶珍美食品探望老人。
1.美麗的花叢。
1."山珍海錯"的省稱。泛指珍異食品。
1.美發。
1.玉殿,帝王的宮殿。
1.精美的竹席。
1.猶言保重調養。
1.指可口的肉食。
1.奢侈享受所用的開支。
1.珍奇的符瑞。
1.收藏寶物的倉庫。
1.指珍貴甘美的食品。
1.對他人贈物表示感謝之詞。
1.珍奇的供品。
1.珍貴的貢品。
1.亦作"珎恠"。亦作"珎怪"。亦作"珍恠"。
2.珍貴奇異。
3.珍貴奇異之物。
4.珍貴奇異的食物。
1.見"珍怪"。
1.天子使者所持的符節。
1.亦作"珍瓌"。
2.珍寶。
1.山珍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