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蛇、蟬等脫下來的皮。
2.
動詞
蛇、蟬等脫皮。
3.
動詞
鳥類脫去舊毛(再長新毛)。
4.
動詞
變化;變質(zhì)。
1.
“蛻”的新字形。
2.
蟬、蛇等脫下的皮殼。
1.出自《本草綱目·蟲一·蠶》蠶之屎曰沙,皮曰蛻。
2.出自《淞濱瑣話·倪幼蓉》一符甫焚,即從床上踣地,衣冠如蛻。視之,則修尾茸毛,一純黑狐也。
3.
脫去;除掉。
1.出自《莊子·天下》其應(yīng)於化而解於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乎昧乎,未之盡者。
2.出自《述異記》漢中山有虎生角,道家云,虎千載則牙蛻而角生。
3.出自《泛五湖》詩范子蛻冠履,扁舟逸霄漢。
4.出自《春子姑娘》我吃驚地望著她,發(fā)現(xiàn)這一年來光景,她從靈魂到外貌,完完全全蛻了層皮,變成另一個春子了。
4.
變化;變質(zhì)。
1.出自《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腐水離木,均發(fā)均縣,臨鑒立景,蛻水謂氣,電緣氣生,墨翟、亢倉、關(guān)尹之徒,非西儒也。
2.出自《為中國革命博物館開幕題詩》蛻出中華面貌新,金丹換骨脫凡身。
5.
道家、佛家謂人死為解脫。
1.出自《抱樸子·論仙》下士先死后蛻,謂之尸解仙。
2.出自《潘尊師碣》翌日,師曰:“吾其蛻矣。”
3.出自《韓蘄王墓碑歌》韓王蛻去五百載,當(dāng)年英名至今在。
6.
謂鳥換毛(脫毛重長)。
7.
蟬、蛇等脫皮。
1.出自《荀子·大略》君子之學(xué)如蛻,幡然遷之。
2.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
3.出自《說郛》蛇退皮曰蛻。
4.出自《新方言·釋動物》蛇蟬之屬,解皮則謂之蛻。
8.
指獸類的皮。參見“蛇蛻”、“蟬蛻”。
1.出自《聊齋志異·田七郎》虎皮狼蛻,懸布楹間。
9.
借指尸體。
1.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四》﹝蓮峰祖師﹞素不立文字,臨去乃為此(偈),與遺蛻俱存。
2.出自《花月痕》故人麟閣千秋重,遺蛻蟬吟一殼輕。
1.官府專利賣油。
1.皮膚皴裂。
1.因失誤而把事情搞壞。
1.(道德修養(yǎng))欠缺,淺薄。
1.登記官吏缺額的簿冊。
1.殘缺。
1.古時供填補空缺的兵車。
1.不做危險的事。
1.指闕里。
1.亦作"闕翟"。
2.古代王后的祭服。
1.殘缺的典章制度。語本漢揚雄《劇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補。"晉陸機《吊魏武帝文》﹕"厘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南朝梁任昿《王文憲集序》﹕"闕典未補﹐大備茲日。"后指古代傳下來的典章制度。
2.指史料記載上的缺漏。
3.猶憾事。
1.指弊政。
1.缺陷,毛病。
2.短缺;缺乏。
1.不足的數(shù)額。
1.缺少。
1.缺乏。
1.缺漏廢棄。
1.春秋時國名。
2.指闕鞏國所產(chǎn)的鎧甲。
1.門闕。
1.毀壞。
1.削弱,損害。
1.觚棱。
1.日蝕。
1.缺失的卷數(shù)。
1.缺乏;缺少。
1.物體上缺掉一塊而形成的空隙。
1.孔子故里。在今山東曲阜城內(nèi)闕里街。因有兩石闕,故名。孔子曾在此講學(xué)◇建有孔廟,幾占全城之半。
2.借指曲阜孔廟。
3.借指儒學(xué)。
1.殘缺簡略。
1.缺失遺漏。
1.殘破零落。
1.兩觀之間。亦指高樓大門。
1.缺漏和錯誤。
1.間斷貌;延擱貌。
2.缺少的樣子;不完備的樣子。
3.指(才力)不足的樣子。
4.若有所失的樣子;缺憾的樣子。
1.缺少。
1.失誤;錯誤。
2.忽略不知。
3.缺漏遺失。
1.缺損。
1.失事,誤事。
2.猶憾事。
3.無所事事。
1.像闕門一樣高聳。
1.見"闕廷"。
1.損失。
1.脫漏遺忘。
1.(禮節(jié)上)有所欠缺或違背。
1.空位。
1.原指有疑暫缺的字◇亦指有意存疑而未寫出的文句。
2.脫漏的字句。
3.猶佚文。
4.猶省文。
1.亦作"闕悮"。
2.錯失,失誤。
1.見"闕誤"。
1.宮闕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宮廷。
2.借指京城。
1.猶凹陷。
2.不完滿;欠缺。
3.指缺點;毛病。
1.道德修養(yǎng)上有過錯。
1.缺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