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嵞”。“斁”的今字
2.
泥。
1.出自《易·睽》睽孤,見豕負涂,載鬼一車。
2.出自《漢書·王褒傳》及至巧冶鑄干將之樸,清水淬其鋒,越砥斂其咢,水?dāng)囹札垼憚栂铮鋈翦绶寒嬐俊?/p>
3.
道路。
1.出自《易·系辭下》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
2.出自《辛卯年雪》詩白霓先啟涂,從以萬玉妃。
4.
引申指途徑;門路。
1.出自《商君書·畫策》國亂者,民多私義;兵弱者,民多私勇。則削國之所以取爵祿者多涂,亡國之欲賤爵輕祿。
5.
涂抹。
1.出自《書·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
2.出自《史記·刺客列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涂廁。
3.出自《顏氏家訓(xùn)·兄弟》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則涂之,則無頹毀之慮。
4.出自《戒庵老人漫筆·治風(fēng)狗毒蛇傷》凡有風(fēng)狗毒蛇咬傷者,只以人糞涂傷處,極妙,新糞尤佳,諸藥不及此。
5.出自《銅墻鐵壁》黃參謀瞪大了眼,仔細一瞅石得富涂著泥漿的臉龐。
6.
涂飾。以顏料、油漆等附著于房屋、器物等表面。
1.出自《書·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樸斲,惟其涂丹雘。
2.出自《谷梁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侵之禮,君食不兼味,臺榭不涂。
3.出自《云溪友議》本是尿屎袋,強將脂粉涂。
7.
猶滿布。
1.出自《贈五官中郎將》詩清風(fēng)凄已寒,白露涂前庭。
8.
猶充當(dāng)。
1.出自《謝上除啟》天澤所及,且喜且懼。但臣自丁常豆,來涂階級,非所敢冀。
9.
污;染污。
1.出自《莊子·讓王》今天下暗,殷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不如避之以潔吾行。
10.
堵塞;蒙蔽。
1.出自《法言·問道》如視不禮,聽不樂,雖有民焉,得而涂諸!
2.出自《齊民要術(shù)·造神曲并酒》至二七日,聚曲,還令涂戶,莫使風(fēng)入。
3.出自《菽園雜記》予謂自古奸邪,取非其有,未有不托鬼神協(xié)助,以涂人之耳目者。
11.
涂改。
1.出自《梓州兜率寺文冢銘并序》實得二千一百八十紙,有涂者,有乙者。
2.出自《春渚紀聞·作文不憚屢改》其(蘇軾)和歐叔弼詩云“淵明為小邑”,繼圈去“為”字,改作“求”字,又連涂“小邑”二字,作“縣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12.
姓。漢有涂惲。見《漢書·孔安國傳》。
1.出自《廣韻?模韻》涂,姓。風(fēng)俗通云:漢諫議大夫涂禪。
1.指杞梁妻。
2.借指喪偶的婦女。
1.謂枸杞所化之犬。舊傳千年枸杞,其形若犬,故名。
1.同"杞人憂天"。
1.同"杞人憂天"。
1.枸杞與菊花。其嫩芽﹑葉可食。菊,或說為菊花菜,即茼蒿。
1.指春秋時莒城。杞梁妻哭而城崩之地。
1.春秋齊大夫杞梁之妻。或云即孟姜。杞梁,名殖(一作植)。齊莊公四年,齊襲莒,杞梁戰(zhàn)死,其妻迎喪于郊,哭甚哀,遇者揮涕,城為之崩◇演為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故事。
2.歌曲名。
楊柳科。落葉灌木。先開花后長葉。葉對生。耐濕,耐堿,生長在中國黃河流域,為固沙、保土造林樹種。枝條柔嫩,可編箱、筐等。
1.見"杞天之慮"。
1.亦稱"杞筍"。
2.枸杞的嫩芽。可以食用。
1.二木名。杞與柟,皆佳木。借指良才。
1.借指無端憂慮的人。
《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后因以杞人憂天”稱不必要的擔(dān)憂縱令消息未必真,杞人憂天獨苦辛。
1.同"杞人憂天"。
1.《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后稱事情缺乏證據(jù)為"杞宋無征"。
1.見"杞萌"。
1.同"杞人憂天"。
1.同"杞人憂天"。亦省作"杞慮"。
1.指古杞國。因《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有"杞桓公來朝,用夷禮"語,故稱。
1."杞人憂天"的略語。謂不必要的憂慮。
2.謂殷憂,深憂。
1.杞和梓。兩木皆良材。
2.比喻優(yōu)秀人材。
1.比喻眾多的人材。
1.登陸;上岸。
1.確立界限。
1.見"起霸"。
1.起身下拜;起身拜謝。
2.起用,拜官。
1.籌集﹑置辦。
2.措手之處,辦法。
1.指病愈。
1.猶言伏筆。
2.起因;由來。
3.本錢;基礎(chǔ)。
4.上奏本。
1.提起筆來;開始動筆。
2.書法上指筆鋒開始與紙接觸。
3.檢字法上指一個字的第一筆。
1.謂歡欣鼓舞。
1.長膘;長肉。
1.保鏢者押貨起行。
1.猶出殯。
1.發(fā)兵;出兵。
2.猶起事。
3.聚合兵眾。
4.部隊開拔。
1.病愈。
2.謂人病愈后親友設(shè)宴招待﹑贈送物品表示棕。
3.治病。
4.生病;得病。
1.起駁,用小船將貨物運至岸上。
1.產(chǎn)生波浪。
2.掀起風(fēng)波;尋釁肇事。
3.比喻有節(jié)奏地間歇﹑曲折前進。
1.駁運。剝,通"駁"。
1.興起并稱霸。伯,通"霸"。
1.征集補充。
2.服喪期滿補官。
1.起身步行。
2.動身;出發(fā)。
3.舉步;跨步。
4.比喻開始。
1.官署名。晉武帝置起部郎。南北朝時,宋﹑齊﹑梁﹑陳有起部尚書,掌管宗廟宮室的建造事宜,事畢即行撤銷。北齊起部亦掌工造。隋以后改稱工部。
2.用以代稱工部。
1.指抬棺起行。
1.剛孵化出來的蠶。
1.發(fā)掘埋藏之物。
1.工部。
1.擬稿;打草稿。
1.上茶;端茶。
1.征派。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