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管;竹筒。
1.出自《韓非子·說疑》御觴不能飲者,以筩灌其口。
2.出自《漢書·律歷志上》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
3.出自《文選·潘岳〈笙賦〉》??纖翮以震幽簧,越上筩而通下管。
2.
筒狀物。
1.出自《顏氏家訓·書證》《三輔決錄》云:“前隊大夫范仲公,鹽豉蒜果共一筩。”
2.出自《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真君飛升之后,里人與其族孫許簡,就其地立祠,以所遺詩一百二十首,寫於竹簡之上,載之巨筩。
3.出自《南越調金經·句留處觀荷》曲夕陽沉半林,持筩飲,十分涼到心。
3.
指筒狀。
1.出自《蟾宮曲·西湖夏宴》曲卷荷筩翠袖生香,忙處投閑,靜處尋涼。
2.出自《山坡羊·飲池上》套曲渚煙冷,露華凝,香筩笑卷青荷柄。
4.
指僅有小口供存貯之器。
1.出自《漢書·趙廣漢傳》教吏為缿筩。
1.同"柔軟"。
1.柔和潤澤;輕柔圓潤。
1.軟弱,不剛強。
2.柔軟,不堅硬。
3.謂柔和謙順。
1.指嫩桑葉。
2.始發芽的桑樹。
1.謂和顏悅色。
1.指性格溫柔的善良之人。
1.猶巧舌。
1.柔軟而能伸屈。
1.溫順謹慎。
1.柔和婉悅之聲。
1.猶言低聲下氣。形容恭順謙卑的樣子。
1.謂以柔順而取勝。
小說家。原名趙平福,浙江寧海人。曾求學于杭州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至上海,曾任《語絲》編輯,并創辦朝花社。1930年加入左聯,并參加中國共產黨。次年被國民黨政府殺害。作品有詩劇《人間的喜劇》,小說《二月》、《為奴隸的母親》等,譯有蘇聯高爾基等人的小說和劇本。
1.溫柔賢淑。
1.柔嫩的菜蔬。
1.謂使軟化之術。
2.見"柔道"。
1.溫柔和順。
2.猶柔軟,不堅硬。
3.猶馴服,馴順。
1.幼胎。
1.溫軟的樣子。
1.藥性溫和的湯劑。
1.嫩枝;柔軟的枝條。
2.特指垂柳的枝條。
1.熟鐵。
1.熟鐵。
1.和柔同化。
柔和,婉轉柔婉的歌聲。
1.猶溫柔。
2.柔軟溫暖。
1.柔美的手。多稱女子。
1.謂用懷柔之策收取征戰之功。
1.溫順馴服。
1.柔軟纖細。
1.柔美纖巧。
1.溫柔﹑嫻淑。閑,通"嫻"。
1.謂女色迷人之境。
1.陰柔邪辟。
1.性情柔和。
2.溫順之心。
3.謂安其心,收斂其心。
1.柔順之性。
1.同"柔軟"。
1.謂馴順。
1.柔順馴服。
1.柔順慈和之訓。舊作女子閨范。
1.柔和謙遜。
1.猶柔順。
1.溫和文雅。
1.柔嫩的容顏。
2.和悅的面色。
1.亦作"柔艷"。
2.柔美的花。
3.柔美。
1.柔和艷麗。
1.猶柔潤。
1.柔軟而白的茅草嫩芽。
2.泛指草木嫩芽。
3.喻指女子柔嫩的手。
1.和柔平易。
1.溫柔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