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鉄”。亦作“銕”。亦作“鐡”。
2.
化學元素。符號Fe。黑色金屬。有延展性,顯磁性,質地堅硬,在濕空氣中容易生銹。可以煉鋼,制造各種器械、用具等。也是生物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
1.出自《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
2.出自《史記·貨殖列傳》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較也。
3.出自《水滸傳》力如牛猛堅如鐵,撼地搖天黑旋風。
4.出自《送友人》詩君把轡與秋,觸手冷于銕。
5.出自《中國史稿》鐵的發現,大約是在商代,到西周時期,已成為習見的事物。
3.
像鐵一樣的顏色。
1.出自《禮記·月令》﹝孟冬之月﹞駕鐵驪。
2.出自《冬望》詩霜馀荊吳倚天山,鐵色萬仞光铓間。
3.出自《吶喊·社戲》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
4.
比喻堅強剛勁。參見“鐵騎”。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劉兄日間所言,此時怕鐵好漢也不敢去。
5.
通“驖”。赤黑色的馬。
1.出自《初學記》絶駟鐵之猲獢,云何盧令之足書。
2.出自《詩·秦風·駟驖序》駟驖,美襄公也
6.
形容確定不移。參見“鐵誓”、“鐵證”。
1.出自《論黨內斗爭》列寧并且確定了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黨有統一的鐵的紀律。
2.出自《龍須溝》這門親事算是鐵了。
3.出自《紅旗譜》賈老師鄭重其事地說:“看樣子反動派對二師學潮,已經鐵了心了。”
7.
古丘名。春秋衛地。在今河南濮陽北。
1.出自《春秋·哀公二年》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帥師戰于鐵。
2.出自《左傳·哀公二年》登鐵上,望見鄭師眾,大子懼,自投于車下。
8.
姓。明有鐵鉉。見《明史》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鐵氏,隋有將軍鐵士雄。
9.
鐵制的器物。指農具。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
10.
鐵制的器物。指兵器。
1.出自《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
2.出自《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3.出自《團結起來,劃清敵我界限》敵人大炮比我們多,但士氣低,是鐵多氣少。
11.
鐵制的器物。指鐵衣,鐵甲。
1.出自《戰城南》詩凍指控弦指斷折,寒膚著鐵膚皸裂。
2.出自《表異錄·軍旅》侯景浴鐵數千葉,翼衛左右。注:言鐵甲堅滑,若以水浴之也。
12.
鐵制的器物。指鐵衣,鐵甲。參見“鐵馬”。
1.出自《香羅帶·離思》套曲只見雕窗靜,繡幃揭,無言怕聽窗外鐵。
1.象聲詞。
1.敲詐。
1.即壓寨夫人。指強人首領之妻。
1.中醫謂以針刺經絡穴位。
2.打針,注射針劑。
1.掙扎。
1.猶駐扎。
2.停住。
1.同"札子"。
2.百官上殿奏事文書。
1.打扮。
1.因疫癘﹑疾病而死。
1.寫信訓斥。一般用于長輩對晩輩。
2.舊時官府上級對下級發文訓示。
3.指舊時官府上級對下級的訓示公文。
1.一種用槳劃行的船。
1.落實,解決。
1.札與牘都是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片,因借指簿冊。
1.俄沙皇。
1.給送委任札子的差人的賞錢。
1.官府中上級給下級的公文。
1.猶文稿。
1.抗戰時期,邊區農村勞動互助組織形式之一。多由當地農民和外來短工組成人數多少不一,在農忙季節很起作用。
1.古樂器名。為元代宴會時用的一種鼓。
1.書信。
2.指奏折。
3.泛指文章書畫等。
1.把分散的東西捆在一起。
1.瘟疫與災荒。
1.謂賜函教誨。舊時書信套語。
文體名。指讀書時摘記要點、心得或隨時記錄所聞所見的文字。古時稱小木簡為札,將文字一條一條記在札上,稱為札記。清代姜宸英有《湛園札記》,盧文fe55S小讀城札記》,趙翼有《廿二史札記》等。
1.不呼自來以演唱佐酒的下等妓女。
1.亦作"札癘"。
2.因瘟疫而死亡。
1.舊時官府撰擬公文的吏員。
1.見"札厲"。
1.猶纏束。
1.在手臂上刺上圖案花紋,用顏色涂之。
1.蒙語的音譯。意為法令。《元朝秘史》釋為"法度"﹑"軍法"。亦有"法律"﹑"條例"﹑"政治"等義。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蒙古部始有札撒。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蒙古汗國建立后,漸趨完備,設專人執掌,立"青冊",以畏兀兒字記蒙古語,逐漸演變為成文法,稱"札撒大典"。每逢新汗即位﹑諸王集會﹑軍隊調動等國家大事,均聚眾頒讀,按律遵行。在現代蒙古語中,此詞只有"政權"﹑"政務"﹑"政府"等義。
1.原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品級名。源自蒙古語札薩克(執政官)。清代沿用于西藏。起初地位高于噶倫,后降至噶倫以下而略高于四品。其中有僧有俗,按慣例僧官札薩列于俗官札薩之前。
1.蒙語的音譯。源出"札撒"一詞,意為"支配者"﹑"尊長"。清代蒙古地區旗長的稱呼。內屬蒙古各旗一般不設,外藩蒙古各旗由清政府就旗內王公中委派一人充任,直隸理藩院,受中央監督。解放后只保留旗的稱謂,相當于縣,取消札薩克,設旗長。
1.因疫病死亡。
1.指災害。
1.牢靠,穩固。
2.確實。
1.手張開而不能自由伸縮的一種病。亦比喻醉態。
1.猶言動手動腳。形容不規矩﹑不穩重。
1.牒,公文。
2.指寫在簡牒之上。
3.簡策。
1.《宋稗類鈔.文苑》"宋景文修唐史好以艱深之句,歐公思所以諷之。一日大書其壁曰'宵寐非禎,札闥洪休。'宋見之曰'非夜夢不祥,題門大吉耶?何必求異如此。'"后用以嘲人作文用語故作艱深古奧。
1.舊時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
1.即札付。
1.眨眼。喻時間極短。
1.文稿蠹蝕,琴音沉寂。謂物在人亡。
1.象聲詞。
2.疊音詞綴。表示程度深。
1.猶書函﹑書套。
1.駐扎。
1.官府中用來上奏或啟事的一種文書。
1.猶便函。
1.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