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一種金屬元素,符號Fe,原子序數26。灰色或銀白色,能延展,有磁性,易生銹,用途極廣,是煉鋼的主要原料,也是生物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
2.
名詞
借指兵器。
3.
形容詞
形容堅硬;堅強;牢固。
4.
形容詞
形容精銳或強暴。
5.
形容詞
比喻確定不移。
6.
形容詞
指板著(面孔),形容表情嚴肅。
7.
名詞
(Tiě)姓。
8.
形容詞
像鐵那樣的顏色。
1.
亦作“鉄”。亦作“銕”。亦作“鐡”。
2.
鐵制的器物。①指農具。②指兵器。③指鐵衣,鐵甲。④指鐵馬。檐鈴。參見“鐵馬”。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
2.出自《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
3.出自《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4.出自《團結起來,劃清敵我界限》敵人大炮比我們多,但士氣低,是鐵多氣少。
5.出自《戰城南》詩凍指控弦指斷折,寒膚著鐵膚皸裂。
6.出自《表異錄·軍旅》侯景浴鐵數千葉,翼衛左右。注:言鐵甲堅滑,若以水浴之也。
7.出自《香羅帶·離思》套曲只見雕窗靜,繡幃揭,無言怕聽窗外鐵。
3.
像鐵一樣的顏色。
1.出自《禮記·月令》﹝孟冬之月﹞駕鐵驪。
2.出自《冬望》詩霜余荊吳倚天山,鐵色萬仞光铓間。
3.出自《吶喊·社戲》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
4.
比喻堅強剛勁。參見“鐵騎”。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劉兄日間所言,此時怕鐵好漢也不敢去。
5.
形容確定不移。參見“鐵誓”、“鐵證”。
1.出自《論黨內斗爭》列寧并且確定了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黨有統一的鐵的紀律。
2.出自《龍須溝》這門親事算是鐵了。
3.出自《紅旗譜》賈老師鄭重其事地說:“看樣子反動派對二師學潮,已經鐵了心了。”
6.
通“驖”。赤黑色的馬。
1.出自《初學記》絕駟鐵之猲獢,云何盧令之足書。
2.出自《詩·秦風·駟??序》駟??,美襄公也
7.
古丘名。春秋衛地。在今河南濮陽北。
1.出自《春秋·哀公二年》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帥師戰于鐵。
2.出自《左傳·哀公二年》登鐵上,望見鄭師眾,大子懼,自投于車下。
8.
姓。明有鐵鉉。見《明史》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鐵氏,隋有將軍鐵士雄。
9.
化學元素。符號Fe。黑色金屬。有延展性,顯磁性,質地堅硬,在濕空氣中容易生銹。可以煉鋼,制造各種器械、用具等。也是生物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
1.出自《書·禹貢》厥貢球、鐵、銀、鏤、砮、磬。
2.出自《史記·貨殖列傳》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較也。
3.出自《水滸傳》力如牛猛堅如鐵,撼地搖天黑旋風。
4.出自《送友人》詩君把轡與秋,觸手冷於鐵。
5.出自《中國史稿》鐵的發現,大約是在商代,到西周時期,已成為習見的事物。
1.如云奔赴。形容眾人奮力前往。
1.狀如車蓋的云。
2.有云紋彩繪的頂蓋。
1.猶云端﹐云頭。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北魏,現存洞窟五十三個,東西綿延長1千米,有大小佛像五萬一千余尊,最大的三世佛高達17米。與敦煌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猶云叢。
2.華美的梁柱。喻組成文章的華詞麗句。
1.猶云海﹐云天。
2.唐代廬山僧名。
1.道家語。指雨露。
2.指茶。
1.有云形圖飾﹐懸在高處的大鼓。
1.《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一.卿云歌》宋郭茂倩題解﹕"《尚書大傳》曰﹕'舜將禪禹﹐于時俊乿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后因用"云歌"指帝王祭祀﹑慶典時的頌歌。
2.響遏行云之歌。
3.指高歌。
1.閣名。秦二世胡亥建。
2.泛指高聳入云的樓閣。
3.狀如樓閣的云層。
4.指云臺。圖畫功臣名將之像以示紀功的樓閣。
1.深山云起之處。
2.山石。
3.道院僧寺。為云游僧道歇腳之處﹐故稱。
1.亦作"云亙"。
2.云氣繚繞。
1.巍峨的皇宮。
2.道者的居室。
1.有云狀花紋的酒杯。借指酒。
1.雕飾云狀花紋的斗栱。
1.見"云構"。
1.云霧所籠罩的山谷。
2.山名。在福建省建陽縣西北七十里﹐接武夷山市界﹐朱熹曾筑廬讀書于此。
1.指石。
1.云霧所籠罩的關隘。
1.宮殿門前兩邊所建高臺上的樓觀。因其高聳﹐故稱。
2.泛指高聳的樓臺。
3.指道院。
1.相傳黃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以云名官。
①高帽子云冠高峨峨。②隱士、僧道的帽子道服裁棕葉,云冠剪鹿皮。
1.高聳入云的館舍。亦為館名。
1.有云狀紋飾的管樂器。
1.云層罅縫中漏出的日光。
2.指美女頭發的光澤。
3.云母的一種。
4.漢宮殿名。
1.乘云歸去。謂仙逝。
1.比喻事情辦得干凈利落﹐不留痕跡。
1.指廣闊無垠的云。
2.指高遠空闊的境界。
3.廣闊無垠的大海。
1.亦作"云?"。
2.旌旗。
①銀河;天河云漢風多銀浪濺|云漢爛清光,佳期渺何許。②云霄;高空氣沖云漢|比翼翔云漢。
1.指富于才藻之士。
2.對他人書信的美稱。
1.游船。
1.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隨從者之多。語本漢賈誼《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1.比喻聚集迅速。
1.猶言云集響應。
1.為何,為什么。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
1.山名。古取所產之材以制作琴瑟。
2.琴瑟琵琶等弦樂器的統稱。
3.元代官署名。屬教坊司。掌樂。
1.銀河﹐天河。
1.指凌云高飛的鳥。
1.即鶴。
2.常用以喻清奇的骨格﹑氣質。
3.閑云野鶴。比喻遠離塵世﹑隱居不仕的人。
1.云氣遮覆的山谷。
1.飛行于高空中的大雁。
2.喻志向遠大者。
1.助詞。用于句末,表示疑問﹑感嘆。
1.助詞。用于句末,表示反詰。
1.毛色呈云紋的狐皮。
1.為什么。
1.輕軟如云的絲織品。
1.謂云龍風虎。比喻圣主賢臣之遇合。
1.像云一樣變幻莫測。
1.指隱者的居處。
2.有云狀紋飾的戶牖。借指華美的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