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魚名,身體小,呈條狀,銀白色,生活在淡水中。
1.
魚類的一種。體小,側線緊靠腹部。生活在淡水中。參見“鰷鰤”。
1.出自《詩·周頌·潛》有鳣有鮪,鰷鲿鰋鯉。
2.出自《集韻·上筱》鰷,魚名。或從了。
3.出自《本草綱目·鱗三·鰷魚》鰷生江湖中小魚也。長僅數寸,形狹而扁,狀如柳葉,鱗細而整,潔白可愛,性好群游。
4.出自《清稗類鈔·動物·白鰷》白鰷,即鰷魚,產於淡水,大者長尺許,形狹長,背淡黑微青,腹白鱗細,好群游水面。
5.出自《日用俗字·鱗介》鲇魚無鱗如黃鱔,蛤蚜身瘦類白鰷。
1.譽人之詞。晉宋纖隱居不仕,太守馬岌造訪不見,嘆曰"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觛。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龍也。"事見《晉書.宋纖傳》◇因以"人中龍"比喻卓越出眾的人物。
又稱種族人類學”。研究現代人種的劃分及其起源、演變、分布和體質特征的科學。
1.泛指許多人。
君主以道佐人主|天下事當與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1.指甲。
1.人的資質形貌。
1.指子女。
2.耶穌的自稱。
3.指稱耶穌。
1.人人自動進行殊死戰斗。形容人人都拚搏奮戰。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
2.用以比喻各人獨立工作。
1.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張。比喻各行其是。
1.眾人的楷模。謂受人尊崇的人。
1.人的蹤跡。
1.同"人給家足"。
1.民眾。
1.寬仁慈愛;親愛。
1.仁愛與鄙薄。
1.檳榔的別名。
1.人參。仁,通"人"。
1.瑞草。指朱草﹑萱莢等不常見的草。古人以為見則祥瑞。
2.煙草。
1.仁愛憐憫。
1.施行仁政的方策。
1.佛教的祭祀。
2.佛寺的別稱。
1.中成藥名。由日商創制,現同一藥物寫作人丹。
1.指日本仁丹商標圖像上的八字式胡子。
1.即仁丹胡。
1.仁愛之道。
1.指致利除害愛人無私的崇高道德。
1.明皇宮堂名。
1.兄稱弟。
2.對位卑年幼者的敬稱。
3.舊時師長亦常用以稱弟子,以示器重和愛護。
1.以仁德治理。
1.仁愛篤厚。
1.仁愛恩德。
1.施行仁道的方法與途徑。語本《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邢昺疏"方猶道也,言夫仁者己欲立身進達,而先立達他人,又能近取譬于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于人,己所不欲,弗施于人,可謂仁道也。"
1.形容恩澤如風之流布。舊時多用以頌揚帝王或地方長官的德政。
2.《世說新語.言語》"江山遼落,居然有萬里之勢"劉孝標注引《續晉陽秋》"太傅謝安賞宏機捷辯速,自吏部郎出為東陽郡,乃祖之于冶亭,時賢皆集。安欲卒迫試之,執手將別,顧左右,取一扇而贈之£應聲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合坐嘆其要捷。"后因以"仁風"為扇子的代稱。
1.遼代名勝。在今北京西郊香山,現僅存遺址。
1.猶言明公,古代對有位者的尊稱。
1.對姑媽的尊稱。
2.猶言慈母。古代對有名位婦女的尊稱。
1.果實的一種。果肉大部分由花托發育而成。如蘋果﹑梨等。
2.花生的別名。
1.仁愛溫和。
1.仁愛寬厚。
1.仁慈的教化。
1.對當朝皇帝的尊稱。
1.仁愛的教誨。
1.仁慈惠愛。
2.仁愛賢惠。
1.仁愛,善體恤人。
1.仁厚謹慎。
1.人居住的地方。仁,通"人"。
1.仁慈而果斷。
1.仁明的國君。
2.猶言明公,古代對有地位﹑聲望者的尊稱。
1.仁者居住的地方。語本《論語.里仁》"里仁為美。"何晏集解引鄭玄曰"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為美。"后泛稱風俗淳美的鄉里。
1.仁愛善良。亦指仁愛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