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動詞
古代稱遠祖的廟。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承繼先代。
2.
動詞
把隔了幾代的祖宗的神主遷入遠祖的廟。
1.
祖廟;祠堂。
1.出自《儀禮·聘禮》主人曰:“不腆先君之祧。”
2.出自《左傳·襄公九年》君冠,必以祼享之禮行之,以金石之樂節之,以先君之祧處之。
2.
遠祖廟。
1.出自《禮記·祭法》遠廟為祧。
3.
承繼為后嗣。
1.出自《順宗實錄三》付爾以承祧之重,勵爾以主鬯之勤。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淑女承祧,尤為望外。
3.出自《廟號議》漢室之興,文曰太宗,武曰世宗,宣曰中宗,惠、景、昭三帝皆不稱宗。是知帝以系君人之統,宗以表前人之德,是以帝祧而宗不祧,此仁之至,義之盡也。
4.出自《中國現在記》他家里是五代單傳,他又是一子三祧的。
4.
引申為遷去神主之稱。
1.出自《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丙子,祧翼祖皇帝神主,藏於夾室。
5.
引申為更換。
1.出自《〈法意〉按語》若夫歐美諸邦,雖治制不同,實皆有一國之民,為不祧之內主。
1.同"摧枯拉朽"。
欠債。
1.連續不斷貌。
1.拉拽。
2.牽手挽臂。表示親昵。
3.形容拉攏不正當的關系。
1.牽扯。
①拉拽的力量。②物體所承受的拉拽的力。
野營訓練。多指部隊離開營房,在長途行軍和野營過程中,按照戰時要求,進行訓練。
為對自己有利,用手段使別人靠攏到自己方面來~人ㄧ~感情。
1.猶拉雜。
用機器把駝絨坯等表面的毛紗拉成毛絨狀,使成為柔軟絨面的工藝~圍巾。也叫拉絨。
1.爆竹的一種。以手拉之爆裂發聲,故稱。
撮合男女發生不正當的關系。
使有高有低的變成相等甲隊反攻頻頻得手,雙方比分逐漸~。
1.拉平。
1.把打架或打人的人拉開,并加以勸阻。
1.塌倒貌。
1.拉夫。
1.象聲詞。風聲。
1.用杖擊殺。
指組織人馬,結成宗派。
1.沒根據地亂說。
拔絲 ①。
1.刺繡的一種技術。先將線編成鎖鏈式的結子,然后把它組成各種圖案。
1.猶凌冬。
2.亦作"歟冬"。多年生草本植物。嚴冬開花。葉似葵而大﹐花黃色﹐可入藥。
1.見"款東"。
1.真誠忠實。
1.馬行遲緩貌。
2.借指馬。
1.真誠交談。
經費或款項的數額。
1.架子﹐樣子。
2.禮儀規定的程序和方式。
1.猶款塞。
1.古時指在公文﹑書箋﹑契約等紙縫上署記。
1.亦作"歟服"。亦作"款服"。
2.誠心歸附。
3.服罪;招認。
1.見"款伏"。
1.誠心歸附。
1.歸附進貢。
1.叩訪。
1.叩關。
2.猶款塞。
3.叩門。
1.友誼誠篤。
2.和好﹐通好。
1.懇談。
1.誠意。
1.徐行貌。
2.延緩﹐延遲。
1.親切相聚。
1.議和之計。
1.同"款洽"。
1.至交﹐摯友。
1.猶款塞。
1.表示求降通好的旌節。
1.真誠交結。
1.暢敘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