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名。相傳是古代善于射鳥的人。
1.指懷抱非常之才而隱匿不仕的人。唐朝征召賢士有"韜晦奇才"科。
1.謂收斂鋒芒,隱蔽才華意圖,待時而起的計謀。
1.隱藏蹤跡。
1.謂藏匿蹤跡,不露才智。
1.收藏;斂藏。
1.指襯墊包裹物品的布﹑緞之類東西。
1.掩藏才華。
2.隱藏光芒。
1.懷藏詭詐。
1.謂蘊藏勇力。
1.斂藏。
1.魚潛于深水。比喻人隱退深藏。
1.猶垂旒。帝冕前后垂下的玉串。借指皇帝。
1.隱藏不露。
1.謂隱退遠避。
1.隱匿沉默。
1.斂藏;隱藏。謂不為人所知。
1.收藏軍旗。謂息兵罷戰。
1.古代兵書《六韜》﹑《玉鈐篇》的并稱◇因以泛指兵書。
2.借指用兵謀略。
3.借指武將。
1.隱匿潛伏。
1.謂隱藏實情。
1.緘口不言。
1.隱匿音信蹤跡。謂不被人所見聞。
1.謂度量大。
1.深藏地下的樹。謂千年老樹。
1.封藏。
1.珍藏。
1.掩蓋玉的疵病。謂隱瞞瑕過。
1.掩蓋霞光。謂失去彩色的光芒。
1.古代射獵用的皮護臂。
1.掩藏才謀。
1.戲劇腳色名。副凈。
1.猶言隨順。
1.元明兵制。元初,發民為兵,令貧富相兼應役,有正軍戶和貼軍戶,正軍戶合二三而出一人,貼軍戶貼出錢以津貼正軍戶。明時,貼軍戶則成為候補軍戶,正軍死,貼戶丁補。
1.挨近;靠攏。
2.緊緊地挨著。
1.指管理錢庫的人。
1.緊靠里面。
2.夾衣里子。
3.指夾衣。
1.合乎情理。
1.盡力;出力。
1.猶貼現。
1.貼出的條例。
1.臉和臉相貼。
2.釘在門窗框和墻壁接合處的木條或木板。
1.親近愛戀。
1.近鄰;隔壁鄰居。
1.書法用語。謂"零"字和與之相類似的字的最后一點要點得妥貼。
1.謂遵紀守法。
1.張掛的字畫條幅之類。落,指垂掛之物。
1.唐宋時任命大臣用黃白麻紙頒詔,如有改動,則須改貼重寫,叫做"貼麻"。
1.因米的成色差而以米貼補。
1.貼經和墨義。兩者均為科舉考試方式。
1.謂補貼交納(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