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蒲草編的平席。
1.亦稱"捻具"。
2.即馓子。一種油炸的面食。
1.同"捻土為香"。
1.捏泥成香。因不及備香,以此表示虔誠。
1.持香禮拜。
2.指盟誓結拜。
1.火藥引線。
1.謂推敲詩句而捋須吟哦。語出唐盧延讓《苦吟》"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1.香草名。一說木名。
1.見"捻支"。
1.猶言彈指間,一會兒。
1.忍氣吞聲貌。
1.捻弄髭須。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狀。
1.亦稱"捻軍"。清代中葉后,在安徽﹑江蘇北部和山東﹑河南等邊境的農民反壓迫武裝。
2.亦稱"捻兒"。用紙﹑紗等做成的條形或帶狀物。多作點燃或引火用。
1.皇帝出行的車駕。
1.古代宮中用的一種便車。多用人挽拉。
2.古代用人挽拉的輜重車。
1.指帝王與后妃專用的車乘。
1.同車的隨從。
1.可乘輦往來的宮中道路。
2.指皇帝車駕所經的路。
3.古星名。屬天琴﹑天鵝兩座。
1.見"輦輿"。
1.駕車的人。
1.亦作"輦合"。
2.閣道。
1.皇帝的車輿。代指京城。
2.皇帝的車輿。代指皇帝。
1.猶言在皇帝車輿之下。代指京城。
1.見"輦閣"。
1.挽御車的人。
1.宮廷中引御輦的官。
1.皇帝的車輿。
2.借指皇帝。
1.天子車駕所經的道路。
1.猶京洛。指京都。
1.代稱朝廷。
1.運送。
1.運送。
1.車上的褥墊。
1."輦轂下"的省稱。
1.亦作"輦辺"。
2.用人拉車。
3.人抬的車。即后世轎子。
1.皇帝的車輿。
1.運輸。
2.官名。職掌運輸。
1.送達。
1.挽引重車。
1.趕走。
1.闖山﹐在山上轉。
1.驅逐。
1.用莜麥面做的一種食物。
1.碾藥的器具。即藥碾子。形似船,故名。
1.碾谷磨面的作坊。
1.碾谷磨面的屋子或作坊。
1.碾盤上的圓柱形石磙,用以軋碎糧食或去掉它的皮。又稱碾砣。
1.壓碎研細谷物的器具。
1.承碾磙子的底盤。
1.即碾盤。
1.即碾磙子。詳"碾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