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污濁;骯臟;渾濁。
1.
污濁;卑污。參見“淟濁”。
1.出自《文選·枚乘〈七發〉》揄棄恬怠,輸寫淟濁。
2.出自《過云木冰記》氛靄淟濁,蒸滿山谷。
2.
見“淟涊”。污濁;卑污。
1.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惜賢〉》撥諂諛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
2.出自《矮石榴樹子賦》勿淟涊以自抑,勿猶豫而失處。
3.出自《上征賦》徒淟涊以臨位,俾義勇之氣閉。
3.
見“淟涊”。指污濁之人或流俗。
1.出自《宋書·臧質傳》伏愿陛下先鑒元輔匪躬茂節,末錄庸瑣奉國微誠,不遂淟涊之情,以失四海之望。
4.
見“淟涊”。軟弱;懦怯。
1.出自《宋史·歐陽修傳》宋興且百年,而文章體裁,猶仍五季余習,鎪刻駢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舊,論卑氣弱。
2.出自《金史·祁宰傳》當時居高官、食厚祿者,不為無人,皆畏罪淟涊,曾不敢申一喙,畫一策,以為社稷計。
5.
見“淟涊”。溽熱。
1.出自《大暑賦》氣呼吸以袪裾,汗雨下而沾裳;就清泉以自沃,猶淟涊而不涼。
2.出自《暑賦》翕翕盛熱,蒸我層軒,溫風淟涊,動靜增煩。
6.
沉淪,埋沒。參見“淟汩”。
1.出自《新唐書·岑文本虞世南等傳贊》文本才猷,世南鯁諤,百藥之持論,亮、思廉之邃雅,德梤之辭章,皆治世華采,而淟汩於隋,光明於唐,何哉?
2.出自《泉志·正用品上·趙錢》余謂春秋之時,下迨戰國,以鑄泉立幣各擅其利,惟齊制見之《管子》,故暴白后世;諸國無所稽考,遂致淟汩不傳耳。
1.家鄉氏族。
1.對同鄉長輩的敬稱。
1.鄉嗇夫。
1.以香料烹制的肉脯。
1.祭祀所用之黍類。
戲曲劇種。流行于福建南部和臺灣。1928年,臺灣歌仔戲開始在閩南盛行,并在唱腔、表演等方面加以改進,稱改良戲”。1954年改今稱。唱腔有七字調、雜碎調、哭調、雜念調等。劇目有《三家福》、《碧水贊》等。
1.祭祀所用之高粱。
1.香澤;香氣。薌,通"香"。
1.互相親愛﹑友好。
1.謂相處平安,沒有矛盾。
1.謂互相幫助,使彼此安居。
1.互相行拜禮。
1.舊謂觀察官員手板以卜休咎。
1.各半;相等。
1.陪伴;伴隨。
1.相國。
1.亦作"相幇"。
2.方言。幫助。
3.挨靠在一起。
4.舊指妓院或賭場的男仆。
1.見"相幫"。
1.靠近;依傍。
2.謂男女相配。
1.互相誹謗。
1.互相擔保。
2.互相救助;共同保衛。
1.交替;更迭。
2.相互報應;報復。
3.告知,報告。
1.亦作"相倍"。
2.互相背叛。
3.相違;相反。
1.見"相背"。
1.相違背。
1.見"相逼"。
1.亦作"相偪"。
2.相接,相連。
3.相逼迫。
1.互相聯合,編在一起。
2.相近;差不多。
3.互相考校﹑比較。
4.相互勾結。
1.見"相敝"。
1.亦作"相獘"。亦作"相斃"。
2.共同消亡。
3.相繼疲敝。
1.見"相敝"。
1.相貌;體形。
1.見"相為表里"。
1.謂彼此分別。
1.謂以賓客之禮待其賢者。
1.宰相的權力。
1.并排;并列。
1.不相上下。
1.互相爭斗﹑搏擊。
1.相迫近;相搏擊。
2.輕視﹑鄙薄。
1.古代攙扶盲樂工的人。
1.互相猜測;彼此猜疑。
1.亦作"相叅"。亦作"相叅"。
2.相互參證。
3.參加。
1.見"相參"。
1.共處;并列。
1.交相輝映。
2.互相監視。
1.彼此差別。
1.互相攙和,拌勻。
2.相互攙扶。
1.亦作"相嬗"。
2.相演變;相轉化。
1.彼此促進。
2.在一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