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哭。
1.
見“嚎啕”。大聲哭叫。
1.出自《李逵負荊》老兒也似這般煩惱的無顛無倒,越惹你揉眵抹淚哭嚎啕。
2.出自《紅樓夢》寶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來到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
3.出自《苦菜花》四大爺滿身是血躺在雪地里,身邊的雪都溶化了。花子撲上去,嚎啕大哭。
2.
見“嚎啕”。指大哭聲。
1.出自《新兒女英雄續傳》于是突然地,爆發了一陣男男女女虛偽的嚎啕。
3.
見“噭啕”。號哭。
1.出自《聊齋志異·花姑子》眾方聚哭,一女郎來吊,自門外噭啕而入。
2.出自《聊齋志異·長亭》兒亦噭啕,一室掩泣。
4.
頑皮。參見“啕氣”。
1.出自《宋璟鶼釵記》這鶼釵真啕氣。
2.出自《玉合記·還玉》祝付你那雞兒莫啕氣,算新婚不強似遠別多離。
5.
招惹。參見“啕氣”。
1.出自《玩江亭》好一會,弱一會,連麻頭,續麻尾,空著我念八陽金經,啕到有一車氣。
1.猶迷惑。
1.迷茫晦暗。
2.迷惑;糊涂。
1.昏迷,神志不清。
2.受誘惑致使昏聵糊涂。
1.迷惑的靈魂。
2.指魂無所歸依。
3.形容令人極度陶醉或迷惑。
1.猶言迷香洞。
1.見"迷魂淫魄"。
1.比喻令人迷惑﹑誘人上當的騙局。
1.古代戰壘名。
1.亦稱"迷混藥"。
2.猶言迷魂湯。
1.迷人魂﹑亂人魄。形容事物美好,使人醉迷。
1.令敵人迷失本性不辨方向的營寨。
原指能使人迷失靈魂、不辨方向的陣式。比喻使人惑亂的圈套或計謀我們一定要堅定心念,以免墮入他們的迷魂陣。
1.見"迷魂藥"。
1.見"迷惑"。
1.亦作"迷或"。
2.辨不清是非;摸不著頭腦。
3.使迷惑。
1.即迷魂湯。
1.見識糊涂。
2.指糊涂的見解。
1.猶言紙醉金迷。
①使人不辨方向的道路指點迷津|走出迷津。②見迷宮”。
1.猶迷路。
1.迷糊困倦。
1.一種形狀似蕨的草。嫩葉可食。
1.昏君。
1.布滿天空。迷,通"彌"。
1.霧的別名。
1.猶迷亂。
1.猶迷香洞。
凝不清撲朔迷離|迷離恍惚。
1.見"迷離惝恍"。
1.見"迷離惝恍"。
1.語本《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因以"迷離撲朔"形容事物錯綜復雜,難于分辨。
1.盲目信仰舊禮制。
1.迷迷糊糊。
過分喜愛,難以舍棄迷戀音樂|想起了青紗帳,我怎能不迷戀甘蔗林的風光!
1.迷迷糊糊。
1.見"迷飉沒騰"。
1.同"迷留沒亂"。
1.猶遺留。
1.形容心緒煩躁,精神恍惚。
1.同"迷留沒亂"。
1.同"迷留沒亂"。
1.同"迷留沒亂"。
1.隋煬帝所建樓名。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郊。
2.指妓院。
1.方言。霧。
1.迷失道路。
2.比喻失去正確的方向。
3.比喻錯誤的道路。
4.滿路。
5.方言。指霧。 6.內耳的一部分。分為骨迷路和膜迷路。
1.茫茫一片,看不分明。
2.布滿;充滿。
1.見"迷茫"。
1.蠻人的村莊。亦泛指荒村。
1.南方少數民族名。多船居﹐稱蜑戶﹐也稱蛋戶。
1.舊時對南方和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