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琑”。亦作“璅”。
2.
細碎的玉聲。參見“瑣瑣”。
1.出自《說文·玉部》瑣,玉聲也。
3.
細碎;細小。
1.出自《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觀其斷,巖巖如瑣石。
2.出自《后漢書·班固傳》慝亡迥而不泯,微胡瑣而不頤。
3.出自《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物有微而毗著,事有瑣而助洪。
4.出自《答張徹》詩微誠慕橫草,瑣力摧撞筳。
4.
形容人品卑劣,猥瑣。
1.出自《荀子·非十二子》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欺惑萬眾,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
2.出自《醒世姻緣傳》計氏還是向來計氏,晁大舍的眼睛卻不是向來的眼睛了;嫌憎計氏鄙瑣,說道:“這等一個貧相,怎當起這等大家!”
5.
指卑鄙者,小人。
1.出自《荀子·正論》朱象者,天下之嵬,一時之瑣也。
6.
仔細。
1.出自《漢書·丙吉傳》吉善其言,召東曹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
7.
門窗上繪畫或鏤刻的連環圖案。以多用于宮門,故亦指代宮門。
1.出自《楚辭·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2.出自《漢書·元后傳》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
3.出自《詠冬》墀瑣有凝污,達衢無通轍。
4.出自《古宮怨》詩憶昔妝成候仙仗,宮瑣玲瓏日新上。
5.出自《金粉福地賦》碧瑣離離,素女窺日中之影。
8.
通“鎖”。鎖鏈;連環。
1.出自《述志詩》大道雖夷,見幾者寡,任意無非,適物無可,古來繞繞,委曲如瑣。
9.
通“鎖”。封鎖,閉鎖。
1.出自《鄭子憲新起西齋》詩行看富貴酬勤苦,車馬重來瑣翠陰。
2.出自《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靈宮導引歌詞》離宮春色瑣瑤林,云闕海沉沉。
10.
姓。宋有瑣政。見《正字通·玉部》。
1.出自《古今姓氏書辯證?果韻》瑣,唐史?奚傳云:開元二十年,奚酋長李詩、瑣高等以部落五千人來降……瑣乃高之氏。
1.比較;審度。
1.卓然特立。
1.泛指角獸和魚龍之類。
1.菱角。
1.古代神話傳說中五百年的神龍。
城角上供瞭望和防守用的樓。
1.生角的鹿。多指雄鹿。
1.棱角芒刺。形容星的光芒。
2.鋒芒。
1.佛教語。謂愛著于五欲,猶如渴而愛水。
2.泛指對某一事物非常喜愛。
1.謂筆枯少墨。
2.指繪畫中的渴筆法。
1.即消渴病。
1.見"渴心生塵"。
1.寒號蟲。屬蝙蝠類。
1.比喻事前沒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1.謂口干困乏。
1.干燥。
1.渴念的心懷。
1.見"渴驥奔泉"。
1.急望見到。
1.非常想喝酒。
1.謂馴馬時控制其飲水,使之習慣忍渴。
1.口干氣悶。
渴想~遠方的親人。
1.西域古國『代為蒲犁國。即今之塔什庫爾干。
1.亦作"渴羗"。
2.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有一羌人,姓姚名馥……好啜濁糟,常言渴于醇酒。群輩常弄狎之,呼為'渴羌'。"后因以稱嗜酒的人。
3.用以稱嗜茶的人。
1.見"渴羌"。
1.猶急切。
迫切地要求或追求~進步。
1.盡日,終日。
2.時間不足。語本《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董遇等﹞亦歷注經傳,頗傳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苦渴無日。"
3.旱日。
1.急求功賞。
1.瞌睡。想睡覺或困倦而進入睡眠﹑半睡眠狀態。
1.亦作"渴脗"。
2.謂唇干思飲。
1.見"渴吻"。
1.古代吸水用的曲筒。
2.猶金烏。太陽。
1.迫切地慕求賢才。語本《孔叢子.公儀》"君若饑渴待賢,納用其謀,雖蔬食水飲,伋亦愿在下風。"
非常想念。
1.唐盧仝《訪含曦上人》詩"三入寺,曦未來。轆轤無人井百尺,渴心歸去生塵埃。"喻訪友不遇,思念殷切◇用為想望舊友之典。
1.口渴,暑熱。
1.無雨。
1.古禮稱死者未及葬期而提前埋葬。
1.干涸的水澤。
1.《書.胤征》"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后因以"克愛克威"謂恩威得當而使人心悅誠服。
1.攻克。
1.峻刻暴虐。
1.斬殺敗降的敵人。《書·牧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孫星衍疏引鄭玄曰"克,殺也。不得暴虐殺紂師之奔走者。"一說,肯來投奔的敵人。孔傳"商眾能來奔降者,不迎擊之。"
1.刺臂出血。古人盟誓的一種方式。
1.克扣剝削。
2.猶克薄。
1.猶言苛刻,苛求。
2.挖苦,諷刺。
1.《詩.周頌.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后。"鄭玄箋"文王之德安及皇天……又能昌大其子孫。"后因稱子孫昌大為"克昌"。
1.謂能教誨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