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猢猻”。獼猴的一種,身上有密毛,生活在我國北方山林中。亦泛稱猴子。
1.出自《嘲劉文樹》詩文樹面孔不似猢猻,猢猻面孔強似文樹。
2.出自《無題》詩坐看猢猻上樹頭,旁人只恐墮深溝。
3.出自《說岳全傳》這普風失了禪杖,就似猢猻沒棒弄了,心慌意亂,駕起金光要走。
1.謂心胸狹窄。中,內心。
2.古地名。
1.迫近而坐。
1.祫祭與嘗祭。嘗,宗廟秋祭。參見"祫秂"。
1.古代天子諸侯所舉行的集合遠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廟的大合祭。
1.祫祭與焌祭。焌,宗廟冬祭。參見"祫秂"。
1.古代王者祭先祖之大禮。
1.即祫祭。
1.猶祫祭。
1.山峽狹路。
1.狹窄迫隘。
2.謂心胸﹑見識等不宏大寬廣。
1.謂土地狹小貧瘠。
1.狹窄﹔局促。
1.收腹屏氣。形容畏懼。
1.狹小閉塞。
1.狹小。引申為鄙陋。
1.謂擁擠地坐在一起。
1.荒遠偏僻之地。
2.深奧;幽深。
1.綿延不斷的山嶺。
1.久長的年歲。秚,同"祀"。
1.遠方的邦國。
1.遠大的抱負。
1.遠遠地達到;到達極遠之處。
1.高聳。
1.謂邊遠荒外之地。
1.遠方的客人。
1.傳播至遠方。
1.遠行。
1.指遠山。蒼,山色,借指山。
1.猶史冊。
1.史冊。
1.猶遠揚。
1.久盛不衰。
1.久長;久遠。
2.廣遠。
1.遙遠開闊。
1.亦作"遐畼"。
2.遠揚。
1.見"遐暢"。
1.高升。謂登仙。
1.遠方的珍寶。
1.見"遐沖"。
1.深長的愁緒。
1.傳之久遠;綿延不絕地流傳下去。
1.長短;高低。
1.遠古時代。
1.涉足高遠。指隱居﹑修道。
1.升天,仙逝。
1.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
2.長狄。本謂狄族的一支,其人身材高大◇世遂塑像以鎮殿堂。
1.往遠處眺望之目光。
1.遠郊。
1.遠大的胸襟。
1.亦作"遐遯"。
2.遠遠地逃離。
3.謂隱居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