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抖擻”。亦作“抖藪”。猶搜索,尋找。
1.出自《方言》鋪頒,索也。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藪也。
2.出自《沁園春·四和林卿韻》詞抖擻空囊,存留諫笏,猶帶虛皇案畔香。
3.出自《老殘游記》從上房里搜起,衣箱櫥柜,全行抖擻一個盡。
2.
見“抖擻”。以手舉物而振拂。
1.出自《齊民要術·作豉法》急抖擻筐,令極凈,水清乃止。
2.出自《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擻衣裾蘚色侵。
3.出自《閑情偶寄·聲容·選姿》人皆抖擻衣衫,慮其太濕。
3.
見“抖擻”。抖卻;擺脫。
1.出自《夜半聞雨》詩抖擻胸中三斗塵,強欲哦吟無好語。
2.出自《宿韜光飛雨軒》詩隙塵抖擻上方眠,飛雨軒中暫息緣。
4.
見“抖擻”。振作;奮發。
1.出自《醉花陰·次韻印師》詞抖擻舊心情,一笑酬春,不羨和羹詔。
2.出自《單鞭奪槊》我老三不是夸口,我精神抖擻,機謀通透。
3.出自《與萬思節主事書》吾友閑居少過,卻是不曾抖擻提醒精神。
4.出自《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5.出自《創業史》他精神更加抖擻,容光更加煥發了。
5.
見“抖擻”。顯露,顯示。
1.出自《殿前歡》曲施展出江湖氣概,抖擻出風月情懷。
6.
見“抖擻”。顫動;哆嗦。
1.出自《驃國樂》詩花鬘抖擻龍蛇動,曲終王子啟圣人。
2.出自《四春園》覺一陣地慘天愁,遍體上寒毛抖擻。
3.出自《換巢鸞鳳》眾人看他們二人死了,都嚇得抖擻起來。
7.
見“抖擻”。威風,神氣。
1.出自《新水令·壽陳藎卿》套曲詞才羨君真抖擻,何事緣詩瘦?
2.出自《暴風驟雨》你還說過:“你們抖擻吧,等‘中央軍’來,割你們的腦袋。”
8.
見“抖擻”。佛教語。梵語dhūta(頭陀)的意譯。
1.出自《法苑珠林》西云頭陀,此云抖擻,能行此法,即能抖擻煩惱,去離貪著,如衣抖擻能去塵垢,是故從喻為名。
9.
顫抖貌。參見“擻抖抖”。
1.出自《儒林外史》王道臺嚇得擻抖抖的顫。
1.《禮記.樂記》"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鄭玄注"民勞則德薄,醓相去遠,舞人少也;民逸則德盛,醓相去近,舞人多也。"綴,猶醓,指舞人的站位◇以"舞綴"指舞樂。
1.走索技藝所用的粗繩。
1.舞女,舞伎。
1.古代以舞蹈為業的藝人。
1.焚書而舞。語出《韓非子.喻老》"王壽負書而行,見徐馮于固涂,馮曰'……書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書。今子何獨負之而行?'于是王壽因焚其書而儛之。"
1.舞弄,嬉戲。
1.高矗挺拔貌。
1.亦作"兀妔"。
2.孤傲不羈。
3.高亢。
1.見"兀剌赤"。
1.見"兀的"。
也作兀底”。①代詞。猶言這”c027K兀的模樣。②助詞。表示嚴肅或驚異的語氣仆人來報,兀的那個平章到來也。
1.見"兀的"。
1.宋俗語。錢。
1.鵝的別名。
1.寂靜貌。
1.見"兀傲"。
脊椎動物。鳥綱,鷹科。體長09~12米。頭和頸部羽毛退化而裸露,翼寬大有力。嘴形較扁,爪欠鋒利,不能活捉獵物。棲息山野,巢于高樹或懸巖上。常盤旋高空覓食地面大動物尸體。終年見于中國西北以及四川北部松潘、西部理塘,西藏南部等山區。
1.蒙古語ula的音譯。鞋﹐靴。
2.無力貌。
3.襯詞。猶兀良。
1.亦作"兀赤"。
2.蒙古語的音譯。馬夫;管理驛馬的人。
1.癡呆貌。
即直立在房里兀立起來。
1.襯詞。
2.有時亦用作指示代詞﹐猶兀那。
1.見"兀臬"。
1.突兀高亢。
1.指示代詞。猶那﹐那個。可指人﹑地或事。
1.亦作"兀舮"。
2.動搖貌。
1.舊時占卜法認為不吉之日。
1.頭發脫落。形容年老。
1.兀﹐前綴。猶言誰。
1.不冷不熱。
2.不爽利;不干脆。
1.高聳突出貌。
2.突然。
1.形容心跳不安。
①勤奮辛勞的樣子兀兀以窮年。②昏昏沉沉的樣子終年醉兀兀。
1.醉酒貌。
1.見"兀兀陶陶"。
1.猶言昏昏沉沉。
1.猶乜斜。
1.復姓。金有兀顏畏可。見《金史》本傳。
1.斷去一足的人。
2.金元兩代對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龍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烏蘇里江東西從事漁獵和采集的許多不同族屬部落的泛稱。兀者以捕捉貂﹑鼠﹑水獺﹑海豹﹑鷹鶻等為生﹐養狗駕拖床﹐善造船。元設"管兀者吉烈迷萬戶府"進行統轄。明代習稱為野人女直。清代有各種以"窩集"命名的部落﹐即指兀者。
1.即杌子。蝎凳。
2.見"兀自"。
副詞。①仍舊;還是書幃里兀自點著燈火。②徑自;公然見他宅舍鮮凈,便即兀自占著。
1.黨項語音譯。西夏國主的自稱。
1.獨自端坐。
1.《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鄭玄箋"'拜'之言'拔'也。"召伯有德政﹐人民愛之﹐不忍拔除召伯曾在其蔭下休息的甘棠樹◇以"勿拜"指德政。
1.不愿意提及。表示鄙視。
2.不錄用。
1.我國南北朝時少數民族名。居今吉林長白山﹑松花江一帶﹐為滿族的祖先。
1.《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后以比喻德政。
1.猶無慮。概略﹐大旨。
1.不追究;不談。
1.猶毋寧。寧可﹐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