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蟾蜍,兩棲動物。體長達10厘米以上,背面多呈黑綠色,皮膚粗糙,有大小瘰疣,內有毒腺,分泌物可入藥,上下頜均無齒,舌頭是長橢圓形,有一對較大的耳后腺。趾間有蹼。雄蟾蜍無氣囊,前肢內側三指都有黑色蟾墊。蟾蜍不善跳躍,多為爬行,平時白天棲于石下或泥穴、草內,夜出捕食昆蟲及其他小動物,對農業有益。人如誤食蟾蜍的皮膚和卵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俗稱癩蛤蟆、疥蛤蟆。
2.
名詞
神話傳說月亮上有三條腿的蟾蜍,因借指月。
1.
蟾蜍。俗稱癩蛤蟆。參見“蟾蜍”。
1.出自《蟾池》詩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張頤怒於虎。
2.
傳說月中有蟾蜍,因借指月亮、月光。參見“蟾兔”。
1.出自《雨后望月》詩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
2.出自《三堂東湖作》詩蟾投夜魄當湖落,岳倒秋蓮入浪生。
3.出自《中秋之夕》詩蟾吐寒光呈皎潔,桂排疏影甚分明。
4.出自《己亥雜詩》誤我歸期知幾許,蟾圓十一度無多。
3.
蟾蜍形狀的器物。古代建筑上的一種承溜裝置。
1.出自《題壽安縣甘棠館御溝》詩水殿半傾蟾口澀,為誰流下蓼花中。
2.出自《閑中書事》詩堂上清風生玉麈,澗中寒溜注銅蟾。
4.
蟾蜍形狀的器物。文房用的水盂。
1.出自《風流子》詞蟾滴夜寒,水浮微凍,鳳箋春麗,花砑輕紅。
1.玉飾的匣子。亦指精美的匣子。
2.漢代帝王葬飾,亦以賜大臣,以示優禮。
1.古代帝后諸侯王的葬服。
1.見"玉押"。
2.古代王侯等的葬服。
1.喻微小缺點。語本《淮南子.說林訓》"若珠之有飇,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虧。"
1.指傳說中太華山上的玉井。
1.潔白纖細貌。形容美人的手。
1.玉飾的馬嚼子。
1.苔蘚的美稱。
1.仙人用玉搓成的線。
1.執玉以致獻。
1.謂純美如玉的本質。語出《詩.大雅.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毛傳"相,質也。"
1.廂房的美稱。
2.泛指華麗的房子。參見"玉箱"。
1.玉制或玉飾的箱子。
2.指華麗的房子。
3.玉飾的車廂。
1.馬肚帶上的玉玦。
1.形容思想堅定純真。
1.掛在脖下的玉牌。
1.玉雕的像。亦以敬稱神像。
1.形容冰雪消融。
1.駿馬名。
2.飾玉的鞍座。
3.老年婦女頭巾上的飾物。
1.玉制的簫或簫的美稱。
2.人名。傳說唐韋皋未仕時,寓江夏姜使君門館,與侍婢玉簫有情,約為夫婦。韋歸省,愆期不至,簫絕食而卒◇玉簫轉世,終為韋侍妾。事見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三◇多借指姬妾。
1.見"玉簫金管"。
1.天界。傳說中天帝﹑神仙的居處。
2.指天臺山的玉霄峰。
1.山峰名。在浙江天臺山。傳說為仙人所居。
1.像玉一樣晶瑩透明。
1.玉的碎末。
2.碎末的美稱。
3.謂華而不實的文詞。
4.轉以喻美好的文辭。
5.比喻雪末。 6.紙名。即麻紙。產于蜀地。南唐李后主請蜀箋工制造,因與玉屑無異,故名。參閱宋高晦叟《珍席放談》卷下。
1.傳說中以玉屑做的飯,食之可無疾。
1.亦作"玉?"。美酒名。
2.篆書的美稱。篆書有"倒薤書"一體,像薤葉倒懸,故稱。
1.玉薤。美酒名。
2.秋露。
1.見"玉躞"。
1.亦作"玉爕"。亦作"玉"。
2.玉質的書畫卷軸。
3.指書畫。
1.堅貞的心。
1.碎玉,指劍上鑲嵌的銀點。
2.喻碎冰。
1.見"玉盞"。
1.喻堅貞的品性。
1.玉食,美食。
1.山峰的美稱。
1.潔白的衣袖。
1.仙宮。道教稱玉帝的居處。
2.喻潔凈超凡的境界。
3.巖洞名。在湖北省秭歸縣東十里。
4.龜的別名。
1.龍腦草的別名。
1.美酒。
1.水濱的美稱。
1.比喻雪花。
1.玉制的舉鼎之具。狀如鉤,用以提鼎之兩耳。
2.喻處于高位的大臣。
1.白雪。
2.喻潔白美麗。
3.喻高潔。
4.借指白色的花。
5.喻少妻或愛子。
1.尊長的教導。
1.一種野生菌,可食用。灰白色,高約三寸許。
1.亦作"玉鴉叉"。亦作"玉鴉釵"。
2.首飾名。
1.亦作"玉柙"。
2.門簾的玉飾鎮墜。
1.見"玉丫叉"。
1.見"玉丫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