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屬于個人的或為了個人的,跟“公”相對。為自己的。
2.
形容詞
自私(跟“公”相對)。
3.
形容詞
秘密而不合法的,也指非法的貨物。
4.
副詞
暗地里;私下。
1.
“厶”的今字。
2.
私自;單獨地。
1.出自《論語·鄉黨》私覿,愉愉如也。
2.出自《呂氏春秋·孝行》身者,非其私有也。
3.出自《漢書·匈奴傳上》乃丞相私與太子爭斗。
3.
偏愛;寵愛。
1.出自《儀禮·燕禮》對曰:“寡君,君之私也。”
2.出自《楚辭·離騷》皇天無私阿兮。
3.出自《戰國策·齊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出自《夔府書懷四十韻》病隔君臣議,慚紆德澤私。
4.
暗中;不公開。
1.出自《左傳·宣公十六年》冬,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禮。淆蒸。武季私問其故。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
5.
指通奸。
1.出自《戰國策·燕策一》臣鄰家有遠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歸,其私之者憂之。
2.出自《紀聞·北山道者》女夜臥,有人與之寢而私焉。
6.
指個人居處。
1.出自《論語·為政》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2.出自《拾簡牘遺事》子產還,舍于葛,遇田夫之私者,召而與之語。
7.
指日常衣服;便服。
1.出自《詩·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8.
微小;微賤。
1.出自《儀禮·士相見禮》某也夫子之賤私,不足以賤禮,敢固辭。
2.出自《方言》私,小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郊,梁益之間,凡物小者謂之私。
9.
古時稱姊妹之夫。
1.出自《詩·衛風·碩人》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10.
指男女生殖器。參見“私處”。
1.出自《趙飛燕外傳》早有私病,不近婦人。
11.
小便。
1.出自《左傳·襄公十五年》師慧過宋朝,將私焉。
2.出自《朝野僉載》食訖還房,午后如廁,長參典怪其久私,往候之。
3.出自《聊齋志異·青梅》時翁臥病,生入,抱父而私。
12.
與“公”相對。私情,私心;屬于個人的。
1.出自《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2.出自《韓非子·大體》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
13.
謂占為己有;利己。
1.出自《詩·豳風·七月》言私其豵,獻豣于公。
2.出自《甕牖余談·南楚雙忠傳》君慷慨諾之,率眾往攻,復其城,所得輜重,悉以充餉,君無私焉。
14.
用作自己的謙稱。
1.出自《晉書·荀勖傳》若欲省官,私謂九寺可并於尚書,蘭臺宜省付三府。
15.
指秘密。
1.出自《禮記·曲禮上》嫌探人之私也。
1.天鈞,北極之地,泛指北方。
只咳嗽,沒有痰。
1.干燥,需要水分。
1.拜謁;求見。
①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營養、水分等而失去生機一夜大風,地上落滿了~的樹葉。②因缺少脂肪或水分而皮膚干燥。③干涸~的古井。
1.沒有眼淚的哭。
2.哭泣而無應對措施。
1.上天之賞賜。
1.干肉。
2.指尸體干枯不壞。
3.指干梅。
1.形容因受到強烈刺激而產生的難受感覺。
1.亦作"干闌"。亦作"干欄"。
2.我國古代流行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一種原始形式的住宅,即用豎立的木樁構成底架,建成高出地面的一種房屋。今西南某些地區還繼續使用。
1.見"干蘭"。
1.見"干蘭"。
1.即干血癆。
1.即干爹。
1.干旱和水澇。
牛奶等發酵、凝固制成的食品。
1.無雨伴隨的雷。
1.白白地牽累。
(天氣)干燥而寒冷。
用錢代替禮品送的禮。
1.治理;料理。
2.謂干練有理事之才。
1.謂堪任其事的能力。
2.古代一種供官吏役使的奴仆。
3.指體力強健。
1.騷擾。
1.本指古代一種地位低下的官吏。亦泛指負責具體事務或辦事老練的官吏。
1.謂觸犯法令而獲罪。
牽連。
又有才能又有經驗他的確是一個精明~的人才。
預先做好的供外出食用的干的主食,如炒米、炒面、饅頭、烙餅等。有的地區也指在家食用的干的面食,如饅頭、烙餅等。
1.辦理了當;理事果決了當。
1.干燥熾熱。
因干燥而裂開土地~ㄧ嘴唇~ㄧ在北方,竹器容易~。
1.上天。
2.陽剛的精氣。
1.亦作"干陵"。
2.干犯欺凌。
1.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墓,在陜西干縣梁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獸﹑華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馬﹑石獅﹑述圣記碑和無字碑等,是唐代造型藝術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對干陵的一些陪葬墓進行了發掘,如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及章懷太子墓等,發現了極為精美的壁畫﹑線雕畫和大量的陶俑等歷史文物。
1.虔劉。劫掠;殺戮。
同一水系內全部支流所流注的河流。也叫主流。
把固體燃料和空氣隔絕,加熱使分解,如煤干餾后分解成焦炭、焦油和煤氣。也叫碳化。
1.《易.干》"九五,飛龍在天。"《干》卦第五爻為天子在位之象,因以"干龍"喻帝王。
1.干櫓,盾牌。
2.喻護身的東西。
1.小盾大盾。亦泛指武器。
1.主要路線;干線。
1.猶入呂。古稱律為陽,呂為陰,故以"干呂"謂陰氣調和。
1.即陽律。指十二律中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1.指治事的才能與謀略。
1.天網。比喻帝王廣收人才的措施。
1.凈得。
干什么您~說這些話?ㄧ你問這件事~?
1.亦作"干縵"。
2.即紗籠。用棉布制成的圍在腰部以下的一種服飾。
1.旌旗的一種。以旄牛尾飾旗竿,作為儀仗。
2.《詩.墉風》篇名。《詩序》謂此詩是贊美"衛文公臣子多好善,賢者樂告以善道也。"
1.觸犯;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