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廝”。
2.
古代干粗活的男性奴隸或仆役。參見“廝役”、“廝養(yǎng)”、“廝輿”。
1.出自《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廝役扈養(yǎng)死者數(shù)百人。
2.出自《史記·張耳陳馀列傳》其賓客廝役,莫非天下俊桀。
3.出自《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憲問篇一》唯皆不然,遇昏亂則為持祿之魏征,遇安寧則為附勢之劉琨,斯則雖具官修職,而與廝役同矣。
4.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五》士大夫之所匿,廝養(yǎng)士之所竊,十年之田而不償也。
5.出自《史記·張耳陳馀列傳》有廝養(yǎng)卒謝其舍中曰:“吾為公說燕,與趙王載歸。”
6.出自《新唐書·張巡傳》待人無所疑,賞罰信,與眾甘苦寒暑,雖廝養(yǎng),必整衣見之,下爭致死力,故能以少擊眾,未嘗敗。
7.出自《觚賸·舒氏義烈》王國棟與吾輩同起廝養(yǎng),沐恩日久,洊加拔擢,位至固山。
8.出自《呂氏春秋·決勝》雖廝輿白徒,方數(shù)百里皆來會戰(zhàn)。
9.出自《漢書·嚴(yán)助傳》廝輿之卒有一不備而歸者,雖得越王之首,臣猶竊為大漢羞之。
10.出自《杜蒼略先生墓志銘》行於途,嘗避人,不中道與人語,雖兒童廝輿,惟恐有傷也。
3.
對男子輕蔑的稱呼,猶小子。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朱小四你這廝,有人請喚。
2.出自《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那廝不顧便走。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誰知錢家那廝狠毒,就把一塊大石頭丟下去,打死了那人。
4.
役使。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廝征伯僑而役羨門兮,詔岐伯使尚方。
5.
猶相。相互。參見“廝守”、“廝殺”。
1.出自《漁家傲》詞蓮子與人長廝類,無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6.
猶相。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張生低告道:“姐姐言語錯,休恁廝埋怨,休恁廝奚落。”
2.出自《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郭大郎道:“兀誰調(diào)發(fā)你來廝取笑!”
7.
通“斯”。分開。
1.出自《史記·河渠書》乃廝二渠,以引其河。
2.出自《新唐書·李頻傳》方歲饑,頻發(fā)官廥,庸民浚渠,按故道廝水溉田。
1.形容香氣濃烈。
1.茂盛挺拔。
1.濃霧。
1.猶勃興。
1.茂密秀麗。
1.由于管腔受阻或管外受壓等原因,血液郁積于靜脈內(nèi)。
1.滯塞不通;郁抑不暢。
1.亦作"郁鞅"。廣大貌。
2.形容濃密或積聚。
1.見"郁泱"。
1.謂用溫室培育蔬菜,人工催使成熟。孰,同"熟"。
1.抑郁不樂。
2.謂惆悵。
3.陰晦,幽暗。
1.喜悅貌。
2.憂思貌。
1.道教供奉的最高天神。謂生于太元之先,所以叫"元始"。南朝梁陶弘景《真靈位業(yè)圖》將道教天神分為七階﹐元始天尊列為第一階。
1.周代稱天子之士為元士。
2.指低級官吏。
3.佳士,優(yōu)異之士。
4.明初給事中的別稱。
1.即玄室。墓室。
1.頭。
2.君主。
3.今亦用以稱國家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
4.為首者,禍?zhǔn)住?
5.創(chuàng)始人。 6.歲之始。
1.原書。
1.一種以毛竹為原料的紙張,出產(chǎn)于浙江富陽等縣。
1.宋代樞密使的別稱。
1.主帥,統(tǒng)率全軍的首領(lǐng)。
2.官稱。從隋唐時開始。
3.軍銜的一級。高于將官的軍官。
1.一年的第一個朔日,即正月初一日。
1.合乎官定成色標(biāo)準(zhǔn)的一種銀錠。
1.玄思。精深的思維。
1.即上巳。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舊俗于此日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1.元年。
2.指大祭天地之禮。
1.謂太子。
1.猶言本質(zhì);要素。
2.化學(xué)元素的簡稱。
3.數(shù)學(xué)名詞。在代數(shù)學(xué)中組成聯(lián)合的各個部分和在幾何學(xué)中構(gòu)成圖形的各個部分。
1.長孫。
2.玄孫。指本人以下的第五代。
1.未有天地之先的混沌狀態(tài)。
2.指孕育萬物的大道。
1.指三臺星中的上階二星。三臺六星兩兩而居。其上階二星,上星象征天子,下星象征女主;又稱天柱星,象征三公之位。見《晉書.天文志》。故以"元臺"喻天子﹑女主或首輔。
1.即趙玄壇,道教所奉的財神,亦稱"趙公元帥"。
1.蒼天。
2.傳說中高山名。
1.謂刺史所治范圍。
2.統(tǒng)帥。
1.大王。
1.猶元臺。緯,行星的古稱。
1.即北魏。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本姓拓跋為元,所以歷史上也稱元魏。
1.即玄武。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其形或說為龜,或說為龜蛇合體。與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四神。
2.借指兇神﹐叛賊。
1.舊稱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是夜稱元夕,與"元夜"﹑"元宵"同。
1.精美的細布。
1.世系。
1.亦作"元間"。亦作"元間"。
2.即玄間。天空。
1.丞相。
1.即玄象。天上的星象。
1.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叫上元節(jié)。這天晩上叫"元宵"。亦稱"元夜"﹑"元夕"。唐以來有觀燈的風(fēng)俗,所以又叫"燈節(jié)"。
2.湯圓的別名。舊俗元宵節(jié)要吃湯圓,所以稱湯圓為"元宵"。
1.即元宵。湯圓。
1.本心,本意。
1.大自然賦予的形態(tài),指萬物。
1.亦作"元兇"。
2.罪魁。
1.長兄。
1.即巢菜,亦稱野蠶豆。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