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禽鳥兩只。
1.出自《周禮·秋官·掌客》乘禽日九十雙。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公日膳雙雞。
3.出自《臨江仙》詞五云雙鶴去無蹤。
2.
量詞。用于成對的東西。
1.出自《國語·晉語二》黃金四十鎰,白玉之珩六雙。
2.出自《南史·范岫傳》在晉陵唯作牙管筆一雙。
3.出自《荷葉杯》詞一雙愁黛遠山眉,不忍更思惟。
4.出自《西游記》那老者戴一頂烏綾巾,穿一領蔥白蜀錦衣,踏一雙糙米皮的犢子靴,系一條黑綠絳子,出來笑語相迎。
5.出自《兒女英雄傳》見那人生得大鼻子,高顴骨,一雙鼠眼,幾根黃須,看去就不像個安分之徒。
3.
加倍的。參見“雙料”。
1.出自《四世同堂》“洋狗”比瑞豐還更討厭,因為瑞豐的無聊是純粹中國式的,而洋狗則是雙料的——他們一點也不曉得什么是西洋文化,而把中國人的好處完全丟掉。
2.出自《圍城》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則男人至少是雙料博士。
4.
猶重復。第二次。
1.出自《和張校書吳縣庭前冬日雙開牡丹歌》枝閑葉盡根空培,人情皆待明年開。化工自有呼魂術,霜前喚下瓊瑤臺。
5.
匹敵。
1.出自《莊子·盜跖》生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此上德也。
2.出自《奉和顏使君真卿修韻海畢州中重宴》不知名教樂,千載與誰雙。
3.出自《〈濤山先生詩〉序》今之時,子之文,未有雙也。
4.出自《歷史博物館》詩天安門外莊嚴海,環宇名都未有雙。
6.
偶,配對。
1.出自《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雙止。
2.出自《列女傳·魯寡陶嬰》悲黃鵠之早寡兮,七年不雙。
7.
指偶數。參見“雙日”。
1.出自《舊唐書·文宗紀論》故事,天子只日視事,帝謂宰輔曰:“朕欲與卿等每日相見,其輟朝、放朝,用雙日可也。”
2.出自《元佑三年春貼子詞·太皇太后閣之二》一聲雙日蹕,春色滿皇州。
8.
相從;相伴。
1.出自《文子·符言》惡少愛眾,天下雙。
2.出自《金陵懷古》詩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9.
古代一種田畝計算單位。折合畝數,說法不一。一般以為五畝為雙。
1.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凡田五畝曰雙。上官授田四十雙,上戶三十雙,以是為差。
2.出自《黃華亭》詩山僧乞與山前地,招客先開四十雙。
3.出自《輟耕錄·稱地為雙》嘗讀金黃華老人詩,有“招客先開四十雙”之句,殊不可曉。近讀《云南雜志》曰:“夷有田,皆種稻,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而后驅之。犁一日,為一雙……約中原四畝地。”則老人之詩意見矣。
4.出自《五雜俎·地部一》佛地以二畝為雙。皇華老人詩“招客先開四十雙”是也。
10.
姓。南朝齊有雙蒙。見《資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元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雙氏,顓帝之后,封於雙蒙城,其后因以命氏焉。宋朝有尚書郎雙漸,無為軍人。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