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哺乳動物,一般身體小,尾巴長,毛褐色或灰色,門齒發達。繁殖力很強,,吃糧食,咬衣物。種類很多,有的能傳播鼠疫,對人類有害。通稱老鼠,也叫耗子。
1.
哺乳動物的一科。種類很多,一般的身體小,尾巴長,門齒很發達,無齒根,終生繼續生長,常借嚙物以磨短。沒有犬齒,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強。鼠為害農林草原,盜吃糧食,破壞貯藏物、建筑物等,有的還能傳播鼠疫、出血熱等疾病。通稱老鼠,有的地區叫耗子。
1.出自《詩·召南·行露》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2.出自《元和圣德詩》天錫皇帝,多麥與黍;無召水旱,耗於雀鼠。
3.出自《書信集·致曹靖華》此地事無一定,書店也早已膽小如鼠,心兇如狼。
2.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子”。
1.出自《周書·晉蕩公護傳》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年,次者屬兔,汝身屬蛇。
2.出自《三戒·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
3.
居處。
1.出自《商君書·說民》辯慧,亂之贊也。禮樂,淫佚之征也。慈仁,過之母也;任舉,奸之鼠也。
4.
憂憤,憂悶。參見“鼠思”。
1.出自《詩·小雅·雨無正》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2.出自《花月痕》大抵青天碧海,不少蛾眉見嫉之傷,誰知白袷藍衫,亦多鼠思難言之痛,此雙鴛祠所為立也。
5.
給予。
1.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自今以來,假門逆呂,贅婿后父,勿令為戶,勿鼠田宇。
2.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金布律》都官佐、吏不盈十五人者,七人以上鼠車牛、仆;不盈七人者,三人以上鼠養一人。
6.
鼠病。
1.出自《淮南子·說山》貍頭愈鼠,雞頭已瘺。
1.縱橫交貫的要道。
1.謂午飯后的瞌睡。
1.中午的飯食。
2.指吃午飯。
1.謂僧人中午的誦經贊唱之聲。
1.交叉切割。
1.寺廟中所供的午齋。
1.十字形交叉貫穿。
1.下午。
1.謂正午烈日。
1.即午初。
1.指夏季。
2.借指午季農作物。
1.中午。
1.古代經筵講官于秋季中午為帝王進講經史。
1.端午節的省稱。
1.午飯前的酒席。
1.午睡。
1.正午,中午。
1.舊俗守喪之家于中午祭奠亡靈。
1.午時的滴漏。亦指午時。
皇宮的正門,群臣待朝候旨之處眾卿且退,午門候旨|觸怒龍顏,被推出午門斬了。
1.揭報正午的時牌。借指正午。
1.正午的號炮。舊時有的都市于每天正午鳴炮一響﹐作為定時的標準。
1.上午。
1.見"牛橋莊"。
1.唐宰相裴度因不滿宦官擅權,于洛陽郊外建午橋莊別墅,日以泉石詩酒自娛◇因以"午橋泉石"為山林隱居之典實。
1.唐宰相裴度的別墅名。至宋為張齊賢所有。其地在今河南洛陽。
1.午睡。
1.端午,即農歷五月初五日。
2.干支逢午的日子。
3.中午。
1.馬的異名。
1.老樹的異名。
1.午飯。
1.南方的上空。
2.中午。
1.古代計時法將一天一夜分為十二時辰,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為午時。亦泛指中午前后。
2.半夜。
1.中午的集市。語本《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舊時上海交易所中分上下午兩場進行交易。上午稱早市,下午稱午市。
1.夏季中午的暑熱﹑炎氣。
1.午飯后睡覺休息。
1.干支紀年法逢"午"之年。十二生肖午屬馬,即馬年。
1.中午的炎氣。
1.中午。
1.交錯雜沓的樣子。
1.舊俗陰歷五月每日中午用以祭祀的香。
1.午飯。
1.中午上課的學校??谷諔馉帟r期邊區政府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所辦的補習學校之一。
1.午飯后休息。
1.午時官吏集于衙門,排班參見上司。亦用以形容午間群蜂飛集蜂房之狀。
1.半夜。
1.古代寺廟夜半報時的鐘聲。
1.中午的陰涼處。常指樹蔭下。
1.殿堂正門的前柱。
1.中午日光下的投影。亦借指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