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人體)脂肪少;肉少(跟“胖、肥”相對)。(食用的肉)脂肪少(跟“肥”相對)。
2.
名詞
(Shòu)姓。
3.
形容詞
(衣服鞋襪等)窄小(跟“肥”相對)。
4.
形容詞
(地力)薄;不肥沃。
1.
亦作“痩”。亦作“膄”。
2.
細小;不茁壯。
1.出自《齊民要術·種麻》截雨腳即種者地濕,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
2.出自《秋懷》詩秋草瘦如發,貞芳綴疏金。
3.出自《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小島》詩連那幾棵樹木喲,都似野草一樣地瘦。
3.
消損;減少。
1.出自《無家別》詩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
2.出自《泛舟》詩葉凋山寺出,溪瘦石橋高。
3.出自《采桑子》詞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鐙花又一宵。
4.出自《瓶》詩如今是花信已遙,月也瘦了。
5.出自《茶花賦》北方也許正是攪天風雪,水瘦山寒。
4.
(土地)瘠薄,不肥沃。
1.出自《秦州雜詩》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
2.出自《戴肖望挽詞》水肥應返釣,田瘦合歸犁。
3.出自《黃碧》詩水清知酒好,山瘦識民貧。
4.出自《解放軍報》過去這里是山荒田瘦糧食缺,現在窮山溝變成了米糧川。
5.
形容削直、突兀。
1.出自《游黃溪記》地皆一狀,樹益肥,石益瘦,水鳴皆鏘然。
2.出自《憶洞庭觀步十韻》巖根瘦似殼,杉破腹如腔。
6.
貧困;不富裕。
1.出自《陳州糶米》只要肥了你私囊,也不管民間瘦。
2.出自《利娜·第十封信》農民一天天地瘦起來,他們卻一天天地肥了。
3.出自《創業史》他們的“油水”比“瘦”地主還厚。
7.
窄小,不寬大。
1.出自《茶館》他們倆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馬褂。
8.
中醫指脈象沉細。
1.出自《素問·平人氣象論》春夏而脈瘦,秋冬而脈浮大。
9.
謂字體細而有力。參見“瘦硬”。
1.出自《李潮八分小篆歌》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
2.出自《孫莘老求墨妙亭詩》千載筆法留陽冰,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
3.出自《西清筆記·紀名跡》觀其筆力,果可謂瘦硬通神。
10.
比喻詩歌簡嗇孤峭。參見“瘦島”。
1.出自《湖海詩社開征引》韓孟能硬瘦,溫李苦柔媚。
11.
肌肉不豐滿;脂肪少。
1.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下》中山有賤公子,馬甚瘦,車甚獘。
2.出自《駱駝祥子》小馬兒也就是十二三歲,這塊豬肉很瘦。
3.出自《長相思》詩愁來瘦轉劇,衣帶自然寬。
1.高聳貌。
1.中醫病證名。表現為眩暈,甚至昏迷。
1.氣勢盛積。
1.郁積的云氣。
1.迂回曲折。
1.茂盛貌。
2.沉滯貌。
1.郁悶,不舒暢。
1.憂郁貌。
2.酣暢貌;欣悅貌。
1.滯塞不通;郁積不暢。
1.猶激揚。
1.抑郁憂悶。
1.抑郁,憂悶。
1.抑郁,郁結。
1.濃烈貌,旺盛貌。
2.憂悶貌。
1.積聚。
1.小孩自呼。
1.鬢毛額發。
1.亦作"鬰■"。
2.剪治頭發。鬰,同"剪"。
1.鬢髻。
1.鬢毛額發。
1.女子鬢發下垂貌。
1.亦作"?鬢"。
2.秀美的鬢發。
1.猶發髻。
1.小兒去發。
1.大水貌。
1.水深廣貌。
1.鷙鳥。
1.鴟蹲。比喻瑟縮局促之態。
1.猶鳶跕。
1.《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孔穎達疏"其上則鳶鳥得飛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則魚皆跳躍于淵中而喜樂,是道被飛潛,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后以"鳶飛魚躍"謂萬物各得其所。
1.謂兩肩上聳,像鴟鳥棲止時的樣子。
1.肩聳像鴟,目兇如豺。形容奸惡的相貌。
1.肩似鳶聳,膝屈似羔。形容卑微之態。
1.如鳶之聳肩,如鵠之伸頸。形容伏案苦思的樣子。
1.謂兩肩上聳像鴟,面有紅光。舊時相術指飛黃騰達的征兆。
1.鳶鳥鳴叫。古人以為風候。
1.攻城器械。指云梯。
1.《后漢書.馬援傳》"當吾在浪泊﹑西里間,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墯水中。"李賢注"鳶,鴟也。跕跕,墯貌也。"后以"鳶跕"形容路遠地惡。
1.草名。多年生草本,根莖淡綠色,葉子劍形,花青紫色,蒴果長橢圓形。供藥用,也可供觀賞。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鳶尾》。
1.見"鳶飛魚躍"。
1.沒有罪而被當作有罪判決或受處罰的案件。
1.無故遭受誹謗。
1.謂判罪不當使人冤屈。
2.冤冤相報。
1.暴虐無道;枉法暴行。
1.誣人致罪的讒言。
1.亦作"冤沈"。
2.沉冤。積久沒有伸雪的冤屈。
3.謂冤屈難伸。
1.亦作"冤讎"。
2.受人侵害或侮辱而產生的仇恨。
3.有宿怨的仇敵。
1.見"冤仇"。
譏稱枉費錢財的人這些花費都是他掏腰包的,糊里糊涂做了冤大頭。
1.鳴冤的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