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大蛤蜊。
1.
亦作“蜄”。
2.
大蛤。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海之鹽蜃,祈望守之。
2.出自《莊子·人間世》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
3.出自《太平廣記》海中所生魚蜄,置陰處有光。
4.出自《本草綱目·介二·車螯》蜃與蛟蜃之蜃,同名異物?!吨芏Y》:鱉人掌互物,春獻鱉蜃,秋獻??魚,則蜃似為大蛤之通稱。
5.出自《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文字初義不屬初形屬后起字考》辰為初形,其初義為大蛤,今大蛤之義為后起加形旁之蜃字所占,而初形之辰,所有之義皆后起之義矣。
3.
古祭器。畫有蜃形的漆尊。
1.出自《周禮·春官·鬯人》凡祭祀……凡山川四方用蜃。
4.
指蜃灰。
1.出自《周禮·地官·掌蜃》掌斂互物蜃物,以共??壙之蜃。
2.出自《周禮·考工記·?氏》實諸澤器,淫之以蜃。
5.
傳說中的蛟屬。能吐氣成海市蜃樓。亦指海市蜃樓。參見“蜃氣”。
1.出自《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詩序黃雀之風(fēng)動地,黑蜃之氣成云。
2.出自《唐語林·補遺四》海上居人,時見飛樓如結(jié)構(gòu)之狀甚壯麗者,太原以北,晨行則煙靄之中睹城闕狀如女墻雉堞者,皆《天官書》所謂蜃也。
3.出自《本草綱目·鱗一·蜃》蛟之屬有蜃,其狀亦是蛇而大,有角如龍狀……能吁氣成樓臺城郭之狀,將雨即見,名蜃樓,亦曰海市。
4.出自《兒女英雄傳》﹝安老爺﹞說:“只怕就是‘雉入大水為蜃’的那個蜃,才暗合這個順天王的‘順’字?!?/p>
1.晉代婦女以花繒束發(fā)名纈子髻。
1.深廣貌。
1.穿鞋工具,形如匙。穿較緊的鞋時,放在鞋后跟里往上拔,使鞋上腳。
1.亦作"鞋幫"。
2.鞋的鞋底以外的部分;亦專指鞋的兩側(cè)面。
1.亦作"鞋杯"。
2.指置杯于女鞋中以行酒。
1.亦作"鞋帶"。
2.穿鞋時用來把鞋系緊的帶子。
1.鞋的著地部分。
2.指鞋底板。
3.指文章遭濃墨涂抹之處。
1.布鞋底的原坯。又稱鞋底子。
1.比目魚的別名。
1.擦在鞋面上用的粉,有各種顏色。
1.指鞋幫的后部。亦指鞋底的后部。
1.見"鞋弓襪小"。
1.指舊時婦女小腳。
1.鞋頭。
1.以制鞋或修鞋為職業(yè)的小手工業(yè)者。俗稱皮匠。
1.鞋襪之類。
1.跑腿費;辛苦費。
1.鞋子。
1.鞋幫的上緣。
2.指鞋幫上緣的前面部分。
1.鞋形的籃子。
1.鞋幫的上部和前部。
1.鞋幫。也指鞋幫的面料。
1.鞋幫上用以系扣的物件。
1.鞋片。
1.指當(dāng)拖鞋穿時的布鞋,鞋面的后半部分貼在鞋底上。
1.即江西九江大孤山的別稱。山形似鞋,故稱。
1.沒有縫的鞋幫。鞋幫一雙四扇﹐故稱。
1.用毛﹑棕﹑塑料絲等制成的清除鞋面臟物的用具。
1.一種形似鞋靿,覆蓋在鞋子或靴子上面的套子,用于防護或保溫。
1.鞋帶。
1.鞋尖。鞋的前部。
2.做鞋的零碎布料。
1.亦作"鞋韈"。
2.鞋子與襪子。亦偏指鞋子。
1.見"鞋襪"。
1.亦作"韕楦"。
2.用來楦鞋的楦子。多用硬木做成。
1.擦在皮鞋或其它皮革制品上面使發(fā)光澤并起保護作用的蠟狀物。
1.附縫在鞋后幫上的布耳朵,用以提鞋使上腳。
1.鞋片。
1.鞋的通稱。
1.鞋印。指足跡。
1.把持唆使。
1.穢雜﹐骯臟。
2.指穢雜之物﹐即垃圾。
1.六書之一。也稱形聲。
1.謂聊且彈奏。
1.寫明;洗雪。
2.謄清。
見抄本”(408頁)。
1.輸誠,表達誠心。
1.寫成定本。
2.訂定。
1.定稿本。
1.寫作方法。
2.指做道場時撰寫疏文。
1.見"寫放"。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