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免除刑罰。赦免。
1.
舍棄。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左右曰:“不可許也,得國無赦。”
2.出自《爾雅·釋詁下》赦,舍也。
3.出自《說文·攴部》赦,置也。
2.
釋放。
1.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庚辰,赦鄭囚,皆禮而歸之。
2.出自《漢武故事》光(霍光)於是嘿然,乃赦前所系者。
3.
寬免罪過。
1.出自《書·湯誥》罪當朕躬,弗敢自赦。
2.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
3.出自《青瑣高議·瓊奴記》父為淮南憲,所至不避貴勢,發謫官吏,按歷郡縣,推洗刑垢,茍有所聞,毫發不赦。
4.出自《聊齋志異·胡四姐》﹝客﹞搖瓶俯聽,曰:“幸止亡其一;此物合不死;猶可赦。”
4.
減免租賦。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上》﹝邊食﹞足支一歲以上,可時赦,勿收農民租。
2.出自《漏網喁魚集》圣主赦鎮江蒂賦十年。
5.
姓。漢有赦厥。見漢劉向《說苑·臣術》。
1.出自《說苑·臣術》簡子有臣尹綽、赦厥。
1.見"刻板"。
1.刻毒暴戾。
用木刻版印成的書籍宋~。
1.嚴酷的弊害。
1.古人盟誓的一種形式,割臂出血以昭信義。
1.侵奪剝削。
1.謂時間緊迫。
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勢緊迫。
1.片刻也不能松懈。
1.猶言苛刻煩瑣。
1.語本《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象,指象牙◇因以喻技藝工巧或治學刻苦。
1.謂挑剔責備。
1.鏤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辭。
1.喻極力修飾詞藻。
1.雕刻所用的刀具。
1.刻苦磨礪。
1.亦作"刻雕"。
2.雕刻。
3.指描摹,藻飾。
量具、儀表等上面刻畫的表示量(如尺寸、溫度、電壓等)的大小的條紋。
1.謂以重劑攻治疾病。
1.苛刻的法律。
2.雕﹑刻的技法。
1.刻薄殘酷。奮,猛。
1.秦書八體之一。刻于符節上的文字。
1.切割。
比喻感念或仇恨很深,牢記不忘~銘心 ㄧ~的仇恨。
1.謂仇恨極深。
1.喻仿效前賢。
2.謂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1.見"刻鵠類鶩"。
1.亦作"刻鵠成鶩"。
2.比喻仿效雖不逼真,但還相似。
3.比喻仿效失真,適得其反。
1.責備。
1.指短暫的時光。
1.刻薄殘忍。
2.殘害;侵害。
1.見"刻核"。
1.雕刻;刻印。
2.用文字等描摹表現。
①刻或畫不得在古建筑物上~。②用文字描寫或用其他藝術手段表現(人物的形象、性格)~入微ㄧ魯迅先生成功地~了阿q這個形象。
1.《晉書.周顗傳》"庾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顗曰'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亦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無鹽,齊國丑婦;西施,越國美女。謂以丑比美,比擬不倫不類。
1.古代指墨﹑劓﹑臏﹑刖之刑。
1.謂感受深切。
1.猶刻急。
1.立即。
1.苛刻嚴峻。
1.語本《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宋人有請為燕王以棘刺之端為母猴者,必三月齋,然后能觀之,燕王因以三乘養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聞人主無十日不燕之齋。今知王不能久齋以觀無用之器也,故以三月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王因囚而問之,果妄,乃殺之。"韓非本用以諷刺說客◇以"刻棘"比喻治學的艱辛。
1.嚴格要求自己。
1.克儉;節儉。
1.削減;克扣。
1.割斷。
1.耗盡。
1.推敲鍛煉詞句。
1.有繪飾的方椽。
1.苛刻嚴酷。
1.每時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