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汕頭(Shàntóu),汕尾(Shànwěi),地名,都在廣東。
1.
魚游水貌。參見“汕汕”。
1.出自《詩·小雅·南有嘉魚》南有嘉魚,蒸然汕汕。
2.出自《詩三家義集疏》《說文》:“汕,魚游水皃。”
2.
一種魚網。
1.出自《爾雅·釋器》罺謂之汕。
2.出自《燕問》於是水師編葦以防逸,罟工橫汕以利收。
3.出自《池北偶談·談異七·起汕丫系》彝陵風俗,漁人春則起汕,秋則丫系。
3.
以網捕魚。
1.出自《酬崔十六少府》詩況住洛之涯,魴鱒可罩汕。
2.出自《沅江李氏書堂》詩菰菱可采掇,魚鱉可釣汕。
4.
哄騙,誘人上當。
1.出自《兒女英雄傳》這是我們二叔合我父親一片苦心,一圑誠意。你可別認成《三國演義》上的諸葛亮七擒孟獲,《水滸》上的吳用智取“生辰綱”,作成圈套兒來汕你的。那可就更擰了。
5.
沖洗;沖刷。
1.出自《蟾宮曲·錢子云赴都》曲寬洗汕胸中四海,便蜚騰天上三臺。
2.出自《兒女英雄傳》那老頭兒把那將及二尺長的白胡子放在涼水里湃了又湃,汕了又汕。
3.出自《圣武記》龍尾、華林二山,暴潦沖成溝塹,水悍沙汕難城。
1.日月周圍的云氣。
2.白內障。
1.大雪覆蓋草原﹐致畜群無處放牧﹐稱"白災"。
1.棗子的一種。其子白乃熟﹐故名。
1.見"白皂"。
1.亦作"白皁"。
2.猶皂白。比喻是非。
1.亦作"白?"。傳說中的神獸名。
2.用作章服的圖案。
3.藥草甘遂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甘遂》。
1.白色的裹發(fā)巾。
1.東晉時秦人對鮮卑人的蔑稱。
2.南朝齊統(tǒng)治者對以唐?之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的誣稱。
1.指已擬定而未用璽的詔令。
1.不吃葷食及鹽醬的持戒法。
1.見"白狄"。
2.鳥名。白雉類。
1.白羊毛壓成的厚呢。
2.比喻楊花。
3.比喻積雪。
1.謂以教書為職業(yè)。白墨,指粉筆。
1.謂吃東西不付錢。
1.方言。喻不務正業(yè),游蕩為生。
1.亦作"吃板刀面"。
2.舊時江湖黑話。指被砍死后再推入水中。猶如板刀切面下湯水,故云。
1.挨板子。指受笞刑。
1.謂光吃飯,不干活。
1.猶蝕本,虧本。
1.方言。被迫屈服﹑認輸。
1.不習慣于吃某種食物。
1.亦作"吃不過"。
2.猶言受不了。
1.行不通;不受歡迎。
1.禁不住,承受不住。
1.不喜歡吃;吃不慣。
1.見"吃不了兜著走"。
1.亦作"吃不了包著走"。亦作"吃不完兜著走"。
2.比喻擔待不起,禁受不住。
1.弄不清楚。
1.吃不到。
2.不夠吃。
1.弄不清楚;揣摩不出。
1.亦作"吃不退"。
2.猶言吃不罷。
1.見"吃不了兜著走"。
1.亦作"吃勿消"。
2.承受不了。
1.承受不起;忍受不了。
1.承受不了;經受不起。
1.捉摸不住;把握不定。
1.亦作"吃菜事魔"。
2.宋代民間有明教,一人為魔頭,結黨事之,皆菜食,不茹葷,官書稱之為"吃菜事魔"。
1.亦作"吃茶"。
2.喝茶。
3.舊指女子受聘。
1.形容說話結結巴巴。
2.猶汲汲。勤奮不怠貌。
1.泛指日常生活資料及用度。
比喻產生嫉妒等不悅情緒。多指男女關系方面他的妻子要吃醋了|心胸開闊,哪會吃醋。
1.猶即刻,一下子。形容動作迅速。
1.猶即刻,一下子。形容動作迅速。
1.比喻不加區(qū)別地平均享用勞動成果。
1.舊時遇著荒年,饑民團結在一起到地主富豪家去吃飯或奪取糧食。
1.亦作"吃到五谷想六谷"。
2.謂貪得無厭。
1.謂容易對付。
1.行得通;受歡迎。
1.能吃;吃得慣。
1.支持得住;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