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自作主張;超越職權。
2.
動詞
在某一方面有專長;長于。
3.
動詞
獨攬。
1.
獨攬,專。
1.出自《左傳·哀公二年》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君。
2.出自《鹽鐵論·除狹》擅殺生之柄,專萬民之命。
3.出自《伍員吹簫》倒不如他無仁無義無謙讓,白落的父子擅朝綱。
2.
占有,據有。
1.出自《莊子·秋水》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樂,此亦至矣。
2.出自《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有財而莫理,則阡陌閭巷之賤人,皆能私取予之勢、擅萬物之利。
3.出自《海河,你為什么這樣美麗?》“特擅漁鹽之利”的自然條件,促成了它經濟與文化的繁榮發展。
3.
獨特出群。
1.出自《詠史》言論準宣尼,辭賦擬相如。悠悠萬世后,英名擅八區。
2.出自《崔司業挽歌》風流滿天下,人物擅京師。
3.出自《六一詩話》晏元獻公文章擅天下,尤善為詩。
4.
專長。
1.出自《宣德皇后令》文擅雕龍,而成輒削藁。
2.出自《〈觀文殿學士知樞密院事陳公文集〉序》經欲精,史欲博,文欲肆,政欲通,士擅其一而不能兼也。
3.出自《她是一個弱女子》她們的學校里的同學和先生們,在杭州是以擅于寫信出名的。
5.
擅自;隨意。
1.出自《墨子·號令》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輒收。
2.出自《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銘》侍郎介恃,不禮其屬大夫士,擅喜怒賞罰。
3.出自《膽劍篇》這是左軍駐扎的地方,你們右軍不得擅入!
6.
通“禪”。禪讓。參見“擅讓”。
1.出自《荀子·儒效》周公無天下矣。鄉有天下,今無天下,非擅也。
7.
通“嬗”。更替。
1.出自《法言·重黎》或問:嬴政二十六載,天下擅秦,秦十五載而楚,楚五載而漢,五十載之際而天下三擅,天邪?人邪?
8.
通“撣”。持。
1.出自《墨子·備城門》城上三十步一聾灶,人擅苣,長五節。
2.出自《文子·上義》夫制於法者,不可與遠舉;拘禮之人,不可使應變。必有獨見之明,獨聞之聰,然后能擅道而行。
總集名。宋太宗時李fc2d!㈧杳傘⑿祛緄缺啵后由蘇易簡、王獺⒎蛾健⑺偉椎刃修。一千卷,分三十八類,選材上續《文選》,選錄南朝梁至五代的詩文近二萬首(篇),收錄作家近二千二百家,為宋四大書”之一。
1.文書契約。
2.文字簡少。
3.文章約選。清黃宗羲有自選集《南雷文約》。
1.古管樂器。
1.文學的氣運。
2.指科舉應試的運氣。
1.水草。
2.詞彩;文彩。
3.指文章;文字。
1.文章的法則。
1.對文章內容及發表后在讀者中的影響所應負的責任。
1.花絹。指繡花或織成圖案的絹帛。
1.見"文札"。
1.亦作"文扎"。
2.文書。
1.指科舉考試。
2.文藝論戰。
①單獨成篇的文字作品寫文章。②文辭文章爾雅,訓辭深厚。③禮樂制度考文章,改正朔。④花紋色彩五色文章。⑤比喻隱含的意思話中另有文章。⑥比喻可做的事;可用的辦法還有文章可做|抓住一點大做文章。
1.對文章大家的尊稱。
1.中藥名。即五加皮。
1.極言文章精妙。為二百年來所未有。語本《南史.謝杋傳》"杋善草隸﹐長五言詩﹐沈約常云'二百年來無此詩也。'"
1.謂文教禮樂昌盛之邦。
1.文章的巨宗。為百川所朝宗﹐故云。
1.指筆。
1.稱工于文章的人。
1.文章和經世濟民之才。
1.亦作"文章巨公"。
2.文章大家。
1.謂文章為人所宗仰。語本《新唐書.韓愈傳》"自愈之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指初唐文學家杜審言、李嶠、崔融和蘇味道。四人齊名,當時號為崔、李、蘇、杜,均致力于寫作律詩和絕詩。
1.工于文章的老前輩。
1.謂工于為文﹐而命運多乖。語本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1.為人所宗的文章高手。
1.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
1.文章。
1.對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稱。
1.公文案卷。
1.文德昭著。
2.謂宗廟位次。文王之子為昭。
1.古代宗法制度﹐宗廟位次﹐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祭祀時﹐子孫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禮。周文王于周為穆﹐文王之子武王則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孫眾多﹐后則泛稱子孫繁衍。
1.文軌。
1.猶文壇。
1.文具之一。以金屬或玉﹑石制成﹐壓在文書紙張之上以防散亂。又名書鎮﹑鎮紙﹑鎮尺。
1.證明文書。
1.文治之政。
1.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
2.舞文弄法﹐羅織人罪。
1.文官的職事。
2.指文官﹐對"武職"而言。
1.文章的意旨。
2.法令條文的旨意。
1.亦作"文制"。作文。
2.文教禮樂制度。
1.以文治國的盛績與以武禁暴的偉力。語本《禮記.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
1.文華與質樸。
2.文字與質地。
原指文采和實質配合適宜◇形容人舉止文雅有禮貌他那文質彬彬的樣子,姑娘一見便對他有了好感。
1.見"文質彬彬"。
1.謂夏﹑商﹑周三代政事不同。
1.指禮樂。
2.猶文情;文采。
3.謂舞文弄法;致人于罪。
1.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上"﹝謝希深﹞以啟事謁見大年﹐有云'曳鈴其空上﹐念無君子者﹐解組不顧公﹐其如蒼生何!'大年自書此四句于扇曰'此文中虎也。'"后以"文中虎"指擅長詩文的人。
1.猶言讀書種子。
1.埋葬文稿之處。唐劉蛻《梓州兜率寺文冢銘序》"文冢者﹐長沙劉蛻復愚為文不忍棄其草﹐聚而封之也。"后用為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