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割(草)。
2.
動詞
削除。
1.
除草。
1.出自《詩·周頌·載芟》載芟載柞,其耕澤澤。
2.出自《宋史·蘇云卿傳》披荊畚礫為圃,藝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
2.
斬殺;消滅;清除。
1.出自《檄吳將校部曲文》折沖討難,芟敵搴旗。
2.出自《奉送嚴大夫再領容府》詩劍澄黑水曾芟虎,箭劈黃云慣射雕。
3.出自《書影》此等妄言,當痛芟之。
3.
刪除。
1.出自《文心雕龍·熔裁》芟繁剪穢,弛於負擔。
2.出自《舊唐書·賈耽傳》閭閻之瑣語,風謠之小說,亦收其是而芟其偽。
3.出自《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杜牧以曹公芟其繁蕪,筆其精粹,以此成書。
4.
鐮刀。
1.出自《國語·齊語》耒耜枷芟。
5.
引申為刈除,除去。
1.出自《東京賦》其遇民也,若薙氏之芟草,既蘊崇之,又行火焉。
2.出自《舊唐書·李元諒傳》芟林薙草,斬荊榛。
3.出自《復應方伯論清丈第二書》痛芟護從排場一切浮費,全歸實用。
1.指秦王朝。
1.陰謀奸詐。
1.權貴,豪門。
1.大權與命運。
2.謂審度時命。
1.有權勢而奸巧的人。
1.有權勢的外戚。
1.奇譎非凡。多形容良馬善行。
2.也形容人智謀出眾。
1.亦作"權強"。
2.指倚仗權勢逞強作惡的人。
1.權宜善巧。謂佛度眾生合于時機。
1.權勢壓倒天下。形容權勢極大。
1.權勢壓倒朝廷內外。形容權勢極大。
1.謂權變詐偽之人。
1.權力職責。
2.暫且擔任。
1.指有權勢享榮華的人。
1.暫時代理。
1.斟酌形勢隨機應變。
1.用權勢役使。
2.宋代專掌財賦的三司代理長官。
1.謀士。
1.亦作"權埶"。
2.權力和勢力。
3.指居高位有勢力的人。
4.指不斷變化的形勢。
1.指主謀。首先起事的人。
1.以權宜之策草擬國書。
1.指有權勢的宦官。
1.隨機進言。
2.權術和游說。
1.非正規的字據。
1.權宜變通。
1.邪惡的當權者。
1.佛教語。謂佛菩薩為普度眾生而顯現化身。
1.職權范圍。
1.指陰險毒虐的權勢小人。
1.星名。在軒轅座內。
2.星名。在井宿附近。
1.謂審時度勢,變通而行。
1.唐權德輿和許孟容的并稱。
1.亦作"權奄"。
2.有權勢的宦官。
1.見"權閹"。
1.猶權勢,氣焰。
1.猶權貴。
暫時合適;靈活變通這只是權宜之舉。
1.見"權宜之計"。
1.語本秦趙高指鹿為馬事。謂恃權專橫跋扈,任意顛倒是非。
1.謂決斷疑難。
1.謂守原則又能變通。行事合乎常道曰義,應時變通曰權。
1.謂知權變,善謀劃。
1.謂勇猛。
2.指勇猛的人。
1.謀略,才干。
1.權門右族。指顯貴。
1.起始。
2.萌芽;新生。
3.黃色。參見"權"。
1.猶權位﹑權柄。
1.權且,暫時。
1.權力和責任。
1.權變與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