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人或動物體內接近皮的部分的柔軟的物質。某些動物的肉可以吃。
2.
名詞
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
3.
形容詞
(北方官話)果實不脆;不酥。
4.
形容詞
〈方〉性子慢,動作遲緩。
5.
名詞
專供食用而飼養的。
1.
“宍”的今字。亦作“月”。
2.
指供食用的動物肉。
1.出自《易·噬嗑》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出自《漢書·樊噲傳》噲既飲酒,拔劍切肉食之。
4.出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5.出自《紅樓夢》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6.出自《寒夜》我下午在二樓方經理那里分到一斤肉,煮了一碗紅燒肉。
3.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1.出自《為陳留太守上孝子狀》舅偃哀其羸劣,嚼棗肉以哺之。
2.出自《齊民要術·種竹》淡竹法:取筍肉五六寸者,按鹽中一宿,出;拭鹽令盡。
3.出自《紅樓夢》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
4.出自《紅線記》〔椰果〕薄薄的一層皮,包裹著石榴般的果粒,黑籽黃肉。
5.出自《新民晚報》甜椒莖粗,葉大而闊,果實大肉厚,具有蠟樣光澤。
4.
使其長肉。參見“肉骨”。
1.出自《紀聞·吳保安》使亡魂復歸,死骨更肉。
5.
吞噬,欺凌。
1.出自《王兵馬使二角鷹》詩白羽曾肉三狻猊,敢決豈不與之齊。
2.出自《新唐書·逆臣傳下·黃巢》初,軍中謠曰:“逢儒則肉,師必覆?!背踩腴},俘民紿稱儒者,皆釋。
3.出自《秦皇行》秦肉六國啖神州,六國之士皆秦仇。
6.
指從口中發出的歌聲,對樂器之聲而言。
1.出自《晉書·孟嘉傳》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2.出自《顧仲方畫山水歌》醉月醉花從所好,聽絲聽肉詎言疲。
3.出自《江上聞笛》詩歌者有意吹無心,嘈然那分竹與肉。
4.出自《陶庵夢憶·絲社》既調商角,翻信肉不如絲。
7.
形容聲音豐滿。
1.出自《禮記·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2.出自《文心雕龍·聲律》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8.
指泥土。參見“土肉”。
1.出自《與靈上人餉龍井雨前茶》詩正自不嫌山少肉,肉山無此好毛尖。
9.
當中有孔的圓形物之邊體。參見“肉好”。
1.出自《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下》﹝周景王﹞卒鑄大錢,文曰“寶貨”,肉好皆有周郭。
3.出自《飲劉原甫家原甫懷二古錢勸酒》詩精銅不蠹蝕,肉好鉤婉全。
4.出自《雅述》日久法弛,貪利之徒,私自鼓鑄,或鉛鐵偽為,甚至輕薄不成肉好、周郭、文字之制。
5.出自《云杜故事》項墨池家白玉觥,是漢代物。其形如斝,三足有蓋。足蓋上并刻鬼面,旁有環,肉好停勻。
6.出自《“國寶”逸聞》萬紫千紅的我國古泉苑中,“國寶金匱直萬”堪稱名馳中外的奇葩。清代李佐賢《古泉匯》最先著錄一枚殘品,近似方孔圓錢,面背肉好周郭,篆書直讀“國寶金匱”。
10.
表示疼愛的稱呼。多用于對孩子。
1.出自《西游記》當時傳播,俱來各認出籠中之兒,歡歡喜喜,抱出叫哥哥,叫肉兒。
2.出自《紅樓夢》賈母、王夫人一見,唬的抖衣亂戰,“兒”一聲,“肉”一聲,放聲大哭。
11.
方言。不脆。
1.出自如:這西瓜瓤兒太肉,不好吃。
12.
方言。性子緩慢,動作遲緩。
1.出自《紅旗譜》他自小兒肉死,成天價碌碡軋不出屁來。
2.出自如:他做什么事都是慢吞吞的,真是肉得慌。
13.
方言。諷刺,挖苦。
1.出自《揚州評話選·鳳雛理事》孫公安也不敢過于遲,曉得張飛脾氣不好玩。張飛迎上來:“公安早?!边@個話是肉他的,你來得早?
14.
指人體的皮膚、肌肉和脂肪層。
1.出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在體為肉。
2.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
3.出自《張君墓志銘》同惡者,父母妻子皆屠死,肉喂狗鼠鴟鴉。
4.出自《日聞錄》佛父母所生血肉之軀也……血與肉柔者也。
5.出自《紅樓夢》藕官,你要死!怎么弄些紙錢進來燒?我回奶奶們去,仔細你的肉!
6.出自《離婚》菱沒有模樣,就仗著一臉的肉討人喜歡,小長臉,腮部特別胖,像個會說話的葫蘆。
15.
指禽獸。
1.出自《爾雅·釋器》肉曰脫之。
2.出自《清異錄·禽》蘇氏山林多鳩,賓客滿座可悉饜飫,一網數十百,咄嗟可具,故其黨戲之曰:“君家肉寄生也。”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