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毆”的今字。亦作“駆”。亦作“駈”。
2.
鞭馬前進。
1.出自《詩·唐風·山有樞》子有車馬,弗馳弗驅。
2.出自《別賦》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
3.出自《駑驥贈歐陽詹》詩牽驅入市門,行者不為留。
3.
泛指驅趕其他牲畜。
1.出自《孫子·地》焚舟破釜,若驅群羊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2.出自《天工開物·稻工》凡牛春前力耕汗出,切忌雨點,疾驅入室。
4.
行進;快速行進。
1.出自《儀禮·士昏禮》婦乘以幾,姆加景,乃驅,御者代。
2.出自《文心雕龍·神思》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
3.出自《含風夕》詩日月東西驅,飛車無留跡。
4.出自《悼念周總理》革命前驅輔弼才,巨星隱翳五洲哀。
5.
驅逐;趕走。
1.出自《左傳·桓公十二年》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徒於山中。
2.出自《送窮文》蠅營狗茍,驅去復還。
3.出自《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便有做公的捉入府來,驅到廳前階下。
4.出自《賞山園牡丹有感》周漢故都亦豈遠,安得尺棰驅群胡!
6.
駕馭;役使。
1.出自《管子·君臣下》沈疑之得民也者,前貴而后賤者為之驅也。
2.出自《黃河》詩愿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3.出自《墳·摩羅詩力說》目睛奪于實利,則欲驅天然為之得金資;智力集于科學,則思制天然而見其法則。
4.出自《說文解字注?馬部》驅,引申為駕馭之稱。
7.
追隨;追逐。
1.出自《文選·嵇康〈琴賦〉》雙美并進,駢馳翼驅。
2.出自《與潘子實書》科舉之學,驅一世于利祿之中,而成一番人材世道,其敝已極。
8.
逼迫,迫使。
1.出自《乞食》詩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2.出自《上范公參政書》惟是險奸兇殲之人,嫉閣下聲名出人,甚于讎寇。然驅于群議,喑嗚伏毒,不敢開口。
3.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頒行詔書》奈何足反加首,妖人反盜神州,驅我中國悉變妖魔?
4.出自《蛇倒退》儻為饑餓驅,平地豈無飯?身老官事迫,如馬就羈絆。
9.
指驅口。
1.出自《輟耕錄·奴婢》又有曰紅契買到者,則其元主轉賣於人,立券投稅者是也。故買良為驅者有禁。
1.指古文字或古籍。因先秦古籍多用篆字,故稱。
2.指散失的古文字或古籍。
1.掉落;遺失。
2.指掉落之物。
1.猶濟助。
1.殘剩的食物。
1.前人遺留下來的著作。
1.見"遺資"。
1.亦作"遺貲"。
2.猶遺產。
3.猶馀財。
1.留給子孫。
2.產子;產卵。
3.遺落的種子。
4.遺孤。
1.新羅語。稱帽子。
1.猶遺穗。
1.殘留的文字。
2.死者生前的題字﹑文稿等。
3.脫漏文字。
1.遺骸;遺尸。
1.后裔;后代。
1.見"遺蹤"。
1.猶遺表。
1.猶殘兵。
1.舊指名門望族的后代。
2.泛指后代;子孫。
3.死者的家族。
4.指未經捕撈利用的水族生物。
1.謂損折箭矢。借以指細微的損失。
2.指遺棄或殘剩的箭鏃。
1.遺棄官印。謂不就官職。組,古代印鉨的綬帶,指代官印。
1.死者留下的著作。
1.方言。謂語含譏刺。
1.山北的樹木。
2.男子和某些雄性哺乳動物的外生殖器官。兼有排尿功能。
1.謂陰云之氣如旌旗狀。
1.指月亮。
2.指霜雪。
3.指精液。
4.指性行為時女子流出的液體。
5.星名。
1.即石膏。
1.背陽之井。
1.陰影。
1.幽暗的小道。
1.陰險詭詐。
1.陰險奸詐。
1.陰間之主﹐閻羅王。
1.陰狠刻毒。
1.陰險刻毒。
2.謂將圖案或文字刻成凹形。
南朝陳文學家。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初仕梁,入陳,官至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長于五言詩,聲律上已接近唐律詩,為杜甫所稱贊。明人輯有《陰常侍集》。
1.暗中﹐冥冥之中。
1.文字線條凹入的款識。
1.霧氣。
1.暗廊。
1.陰雨和晴朗。
1.陰風掀起的巨浪。
1.猶悶雷。聲響極小近似無聲之雷。
2.迷信謂陰間的雷擊。
1.舊時認為屬于陰性的物類。
1.陰暗而清冷。
2.冷漠狀。
3.凄清冷寂。
1.舊時指婦女應循守的禮儀。
2.婚嫁之禮。
1.鬼神之力。
1.陰沉嚴厲。
1.指天地四時陰氣不和而產生的災害。
1.見"陰涼"。
1.謂最北邊的一條山脈。
1.茂林。因樹木眾多﹐濃蔭蔽日﹐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