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使彎曲,跟“伸”相對。
2.
動詞
服從;使服從。
3.
動詞
不占理;理虧。
4.
動詞
委屈;冤枉。
5.
名詞
(Qū)姓。
6.
動詞
客氣話,表示“委屈您”和“降低了身份”的意思。
1.
彎曲。
1.出自《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2.出自《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3.出自《春羈》詩岫遠云煙綿,谷屈泉靡迤。
4.出自《初夏》詩只道一溪無十里,為誰百屈又千盤。
5.出自《淥水亭雜識》三代以還,似此者指不勝屈,是可嘆也。
6.出自《上海的早晨》柳惠光屈著手指邊數邊說。
2.
使屈服;屈服,折節。
1.出自《詩·魯頌·泮水》順彼長道,屈此群丑。
2.出自《張中丞傳后序》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
3.出自《上神宗皇帝書》則所謂智出天下,而聽於至愚;威加海內,而屈於匹夫。
4.出自《聊齋志異·狐諧》狐諧甚,每一語,即顛倒賓客,滑稽者不能屈也。
3.
屈辱;委屈;冤枉。
1.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徑省其辭,則不知而屈之。
2.出自《惠州姜公墓志銘》高宗既嘆其屈,而孝宗尤器其材。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江老夫妻與女兒叫起撞天屈來,說道:“自來不曾出外,那里認得什么海賊?卻不屈殺了平人!”捕人道:“不管屈不屈,到州里分辨去,與我們無干。”
4.出自《小城春秋》劉眉暗暗叫屈。
4.
壓抑;屈抑。
1.出自《論衡·自紀》才高見屈,遭時而然。
2.出自《過南岳入洞庭湖》詩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
3.出自《大同書》遠志屈於短年,雄心埋於抔土。
5.
理虧。
1.出自《易·系辭下》失其守者,其辭屈。
2.出自《東觀漢記·西羌傳》竇林奉使羌,顛岸降,詣林,林欲以為功效,奏言大豪。后顛岸兄顛吾復詣林,林言其第一豪。問事狀,林對前后兩屈。林以誣罔詣獄。
3.出自《晉書·唐彬傳》又使彬難言吳未可伐者,而辭理皆屈。
6.
纏繞。
1.出自《儀禮·士喪禮》管人汲,不說繘,屈之。
7.
集中。
1.出自《儀禮·聘禮》宰執圭屈繅,自公左授使者。
2.出自《元史·河渠志一》自世祖屈群策,濟萬民,疏河渠。
3.出自《練兵實紀·練將》必廣詢博訪,集眾思,屈群策。
8.
交錯陳設。
1.出自《儀禮·聘禮》韭菹其南,醓醢屈。
9.
敬辭。猶言請。
1.出自《周秦行紀》﹝太后﹞呼左右曰:“屈兩個娘子出見秀才。”
2.出自《唐語林·補遺三》衛公不悅,遣馬屈白員外至。
3.出自《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正有句話,要與三老講,屈三老到寒舍一行。
4.出自《聊齋志異·河間生》一日,屈主人飲,拱生入洞。
10.
斷絕。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攬欃槍以為旌兮,靡屈虹而為綢。
2.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亦各并時而榮,咸濟厥世而屈。
11.
方言。救治。
1.出自《活人塘》圩外沈二爹爹跑來,慢慢把媽媽屈過來。
12.
量詞。
1.出自《歷代名家筆記類選?米?》劉孝威謝官,賜交州米?四百屈。
2.出自《隨園隨筆·詩文著述》面稱屈者,見《南海志》:扶南國貢交州面百屈。
13.
姓。亦特指屈原。
1.出自《和謝監靈運》吊屈汀洲渚,謁帝蒼山蹊。
2.出自《吳江夜哭》詩江上無非吊屈人,座中猶是悲田客。
14.
古地名。一在今山西鄉寧北,盛產良馬。一在今山西吉縣,春秋時晉公子夷吾的采邑。參見“屈産”。
1.出自《左傳·僖公四年》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1.謂以捐稅差役騷擾百姓。
1.指學校中教師只擔任某一學科的教學任務。
1.謂科第榮華。
1.謂叢生。
1.法式。指宗教儀式。
1.科舉考試。
1.見"科謫"。
1.科頭。光禿的頭。
1.繳納賦稅。
1.征收賦稅。
1.修剪松樹繁枝。
1.見"科算"。
1.猶計策。
1.指科考和歲考。
1.官吏向民間非法索取財物。
1.科條煩瑣。
1.指戲曲演員的唱腔做派。
1.藤之一種。可以作杖﹑編席﹑制繩索。
1.謂不戴冠帽﹐裸露頭髻。
2.古代教坊歌樂分部分科﹐其頭目稱為"科頭"。亦以稱歌伎樂工。
1.見"科頭跣足"。
1.露著頭﹐兩腳張開而坐。多指一種縱恣輕慢的態度。
1.謂光頭露體。
1.謂不戴冠帽不束帶。
1.見"科頭跣足"。
1.以淀粉為原料制成的一種食品名。
不戴帽子,赤著足。形容散漫隨便貴客臨門,他科頭跣足出面應酬。
1.紙或絲織品制成的無蓋飾的圓形花燈。
1.光禿貌。
1.法網。
1.法令條文。
1.猶查問。
1.露頭跣足。
1.指限制性的法令。
1.猶稽核。
1.判處刑罰。
1.執行刑罰。
1.見"科需"。
1.亦作"科須"。
2.政府于常規正賦外﹐因臨時需要科征財物。
①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②合乎科學的~種田ㄧ這種說法不~ㄧ革命精神和~態度相結合。
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有一定成就的人。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是關于階級斗爭,特別是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它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論證了社會主義的勝利和資本主義的滅亡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并提出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整個過渡時期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從而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也叫科學共產主義。
科學研究~計劃ㄧ推廣~成果 。
1.啼聲如哭的鳥,如鴟鵂。
(輕聲)哭低聲~。
1.春秋楚國伍員,因家族被楚王誅滅而奔吳,謂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包胥曰"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后伍率吳兵破楚,申包胥乞師于秦。秦王不許。申"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絶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為所感,遂救楚。事見《左傳.定公四年》◇世以"哭秦庭"為請兵抒國難之典。
口頭上向人叫苦裝窮。
舊俗出殯時孝子拄的棍子,上面纏著白紙。
哭著訴說或控訴她向大伙~自己的遭遇。
1.見"哭秦庭"。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處境尷尬,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