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繳納賦稅。
1.將至。
1.春秋晉地名,以產美玉著稱◇借指美玉。
1.發髻下垂。古代兒童頭發的樣式。
1.留作鑒戒。
2.猶言俯察。
1.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苻堅為慕容沖所襲,堅馳騧馬,墮而落澗,追兵幾及,計無由出。馬即踟躕,臨澗垂鞍與堅。堅不能及,馬又跪而授焉,堅援之,得登岸而走廬江。"清周亮工《書影》卷十述此事作"垂韁",引李子田曰"馬有垂韁之恩始此。"古詩文中常用作報恩的典故。
1.猶垂訓。
2.猶賜教。
1.謂地位高的人接待地位低的人。
1.亦作"垂誡"。
2.垂示警戒。
3.留給后人的訓戒。
1.見"垂戒"。
1.賜予憐憫。
1.發射光芒。
2.猶言致力。
1.俯念;關懷。
1.臨終。
2.接近危亡。
1.將近老年。
1.流淚。
1.放下簾子。謂閑居無事。
2.指潛心致力,不預聞他事。
3.謂女后輔幼主臨朝聽政。
4.指垂下的簾子。
1.見"垂簾聽政"。
1.謂女后輔幼主臨朝聽政。
1.賜予憐憫。
2.賜愛,見愛。
1.見諒;賜予諒解。
1.古代帝王貴族冠冕前后的裝飾,以絲繩系玉串而成。
2.指帝王。
3.指居侯王之位。
1.柳樹。因枝條下垂,故稱。
1.露珠下滴。
2.比喻佛法普施。
3.指垂露書。
1.書體名。相傳漢曹喜工篆隸,善懸針垂露之法,世稱"垂露書"。
1.垂釣。
2.傳說呂尚(姜太公)未出仕時曾隱居渭濱垂釣,后常以"垂綸"指隱居或退隱。
3.借指隱士。
4.指釣魚的用具。
1.古時女子的額飾。
1.下垂;下落。
1.伸出芒刺。
2.煥發光芒。
1.亦作"垂歿"。垂死。
2.沉沒;淹沒。
1.留傳美名。
1.賜予憐憫。
1.賜予哀憐。
1.謂留傳聲名。
1.生命垂危。
1.見"垂沒"。
1.照顧。
①傍晚垂暮斜陽。②比喻老年垂暮之年|年屆垂暮。
1.生命將盡之年,晩年。
1.俯念;關懷。
1.猶看重。
2.猶見愛。
1.無聲而流淚。
2.指低聲哭。
青青眼,黑眼珠。表示尊重愛悅。語出《晉書·阮籍傳》,阮能為青白眼,對尊重喜愛之人,目光正視,眼珠在中間,為青眼;對鄙薄憎惡之人,目光向上或斜視,為白眼。
1.謂專心于某事。
2.猶垂意。關心;關懷。
測量工作中投影對點或檢驗物體是否鉛垂的器具。上端系有細繩,下端為一倒圓錐形的金屬錘。
1.施仁愛。
1.謂煥發光彩。
1.見"垂衣裳"。
1.謂馬尾長垂。
2.掛在枝頭。
1.燕尾形的發髻。
2.指燕尾形的衣尾。
1.大帶下垂。《禮記.玉藻》"凡侍于君,紳垂。"孔穎達疏"紳,大帶也。身直則帶倚,盤折則帶垂。"言臣下侍君必恭◇借指在朝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