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泥鰍,魚名,身體圓,尾側扁,口小,有須,皮上有黏液,常鉆在泥里。
1.
亦作“鰌”。
2.
魚綱鰍科魚類的統稱。體圓,尾側扁,口小,具須三至六對,鱗細小或退化。種類多,分布廣。常見的有泥鰍、沙鰍和長薄鰍等。
1.出自《莊子·齊物論》麋與鹿交,?與魚游。
2.出自《易林·履之坤》循河榜舟,旁淮東游,漁父舉網,先得大?。
3.出自《夢粱錄·物產》鰍、鰻、鱔、蚌。
4.出自《浣紗記·問疾》你道像些甚么?黑流鰍好像個灶王。
3.
海鰍。即露骨鯨。
1.出自《歲暮自廣江至新興》詩海?潮上見,江鵠霧中聞。
2.出自《宋史·五行志一下》﹝紹興﹞二十四年四月,海鹽縣海洋有巨鰍,群鰕從之,聲若謳歌,抵岸偃沙上,猶揚鬣撥剌,其高齊縣門。
3.出自《菽園雜記》劉時雍為福建右參政時,嘗駕海舶至鎮海衛,遙見一高山,樹木森然,命帆至其下,舟人云:“此非山,海鰍也。舟相去百馀里,則無患,稍近,鰍或轉動,則波浪怒作,舟不可保。”
4.
通“蝤”。參見“鰍蛑”。按,魯迅《古小說鉤沉》載此文作“鰍蝥”。
1.出自《太平御覽》食畢,女(郭氏女)將兩?蝥上岸去。船還來至,郭逢人,語此女已死。乃往省之,尚未殯也,發衾視之,兩手各把一?蝥。
1.脆弱。
軟弱無力比見京師文體懦鈍殊常,競學浮疏。
1.猶懦夫。
1.亦作"愞夫"。
2.軟弱無能的人。
1.文弱書生。衿,青衿。古時學子所穿的服裝。
1.膽小謹慎。
1.懦弱。
2.駑弱劣下。
1.亦作"愞靡"。
2.柔順。
1.軟弱。
1.軟弱膽小。
1.亦作"愞弱"。
2.柔弱;軟弱。
1.善弱。
1.亦作"愞熟"。
2.懦軟圓熟。
1.軟弱畏縮。
1.瘦弱,衰弱。
1.畏怯。
1.柔靡之音。
1.懦弱膽小。
1.軟弱庸陋。
1.亦作"愞愚"。
2.怯弱愚昧。
1.無大志的胸懷。多用為自謙之詞。
糧食作物之一。單子葉植物,禾本科。一年生草本。中國栽培稻的一個變種。米粒乳白色,易糊化,黏性強,脹性小。
1.帶黏性的大麥。
1.糯稻碾出之米。富于黏性,可做糕點,亦可釀酒。
1.用淀粉制成的薄膜。用以包裝糖果﹑點心或藥品,可以防潮。
1.糯高粱。
1.喧叫吸飲聲。唐韓愈孟郊《征蜀聯句》"渴斗信貀呶,啖奸何噢嗗。"朱熹考異"噢,音奧,叫也。嗗,字書'飲聲謂之嗗',于八切。"一說謂貪于飲食。錢仲聯補釋"噢,當借為懊。《廣韻》入聲一屋'懊,貪也,于六切。'噢嗗,謂貪于飲啖。"
1.見"噢咻"。
1.亦作"噢休"。
2.謂撫慰病痛。
3.安撫;籠絡。
1.嘆詞。表示驚訝。
1.嘆詞。表示驚訝。
1.唐博陵崔斯立為藍田縣丞,官署內庭中有松﹑竹﹑老槐,斯立常在二松間吟哦詩文,事見唐韓愈《藍田縣丞廳壁記》◇因以"哦松"謂擔任縣丞或代指縣丞。
1.吟詠朗誦。
1.歌唱。
1.亦作"謳歌"。
2.歌唱。
3.歌頌。
4.頌歌。
1.猶言歌功頌德。
1.唱和。
1.猶嗚呼。
1.唱曲子。
1.唱贊的人。
1.吟誦詩文。
1.謳歌以表達思念之情。
1.《孟子.萬章上》﹕"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后因以"謳訟"指謳歌者與訟獄者。
1.指歌謠。
1.歌頌。
1.猶謳啞。
1.象聲詞。
1.歌謠和諺語。
1.歌唱﹔歌詠。
2.歌謠。
1.歌唱吟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