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禿鹙,古書上說的一種水鳥,頭頸上沒有毛,性貪暴,好吃蛇。
1.
鳥名。禿鹙。
1.出自《詩·小雅·白華》有鹙有梁,有鶴在林。
2.出自《天邊行》洪濤滔天風拔木,前飛禿鹙后鴻鵠。
3.出自《元史·成宗紀三》揚州、淮安屬縣蝗,在地者為鹙啄食,飛者以翅擊死。詔禁捕鹙。
4.出自《本草綱目·禽一·鵚鹙》禿鹙,水鳥之大者也,出南方有大湖泊處。其狀如鶴而大,青蒼色,張翼廣五六尺,舉頭高六七尺,長頸赤目,頭項皆無毛,其頂皮方二寸許,紅色如鶴頂。其喙深黃色而扁直,長尺余。其嗉下亦有胡袋,如鵜鶘狀。其足爪如雞,黑色。性極貪惡,能與人斗,好啖魚、蛇及鳥雛。
1.違背。
2.抵觸;不一致。
3.乖謬;不合情理。
1.猶言依依惜別。
1.違背命令﹑法令。
1.違反律令。
1.謂不遵守禮法。
1.違抗怠慢。
1.舊指在官府當差的人耽誤了點卯。
1.違背盟約。
1.猶違反。
1.違背天命。
2.指違背命令。
1.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后的封號。
1.過失;謬誤。
1.避難。
1.違背阻撓。
1.違抗;不遵從。
1.猶隱匿。
1.過期不赴任。
1.違背農時。
1.亦作"違畔"。
2.背叛。
1.見"違叛"。
1.失期。
1.離棄;丟棄。
1.拖欠。
1.避開強暴的,欺凌弱小的。
1.不侍奉父母。
1.短缺。
1.猶圍繞。
1.丟棄;拋舍。
過失;錯誤有違失則劾奏。
1.謂違背當時的形勢或時代的趨勢。
2.不合時令。
3.貽誤時機。
1.違背世俗常情,與眾不同。
1.去世。
2.避開塵世。
1.同"違時絶俗"。
1.同"違時絶俗"。
1.同"違時絶俗"。
1.違反規定或程式。
1.指違背禮儀的事。
1.離開官署。謂辭去官職。
1.違背,差失。
1.猶依違。指模棱﹑猶豫。
2.違背與順從。
1.違背世俗。
1.謂違背天意。
1.見"違天逆理"。
1.違背天理人情。
1.見"違天逆理"。
1.做事殘忍,違背天道倫理。
1.違反法律條款。
1.違犯法律條文。
1.見"違條犯法"。
1.違背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