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美玉,泛指精美的東西。
2.
名詞
海南省的別稱。
3.
名詞
(Qióng)姓。
1.
亦作“璚”。亦作“瓗”。
2.
詩詞中常以比喻色澤晶瑩如瓊之物。
1.出自《贊浦子》詞宋玉《高唐》意,裁瓊欲贈君。
2.出自《河滿子》詞相望只教添悵恨,整鬟時見纖瓊。
3.出自《紅梅花》詩繁萼香瓊亂,殘英絳雪遺。
4.出自《詠雪與寮友同賦》華表瓊千尺,層城玉四圍。
3.
古代博具,猶后來的骰子。參見“瓊畟”。
1.出自《列子·說符》樓上博者射,明瓊張中,反兩?魚而笑。
2.出自《后漢書·梁冀傳》六博
3.出自《鴻臚寺四十韻》雙瓊京兆博,七鼓邯鄲娼。
4.出自《上元紀吳下節物排諧體三十二韻》酒壚先疊鼓,燈市蚤投瓊。
4.
古代方士用以煉丹的材料。
1.出自《黃庭內景經·肝氣》唯待九轉八瓊丹。
5.
傳說中的井鬼名。
1.出自《酉陽雜俎·諾皋記上》井鬼名瓊。
2.出自《井中鐵·崇禎末吳門浚井得鄭所南書》詩連江鐵函書似漆,吳門浚井一旦出。沉埋一十三萬日,瓊鬼嘶叫風雨溢。
6.
地名。指古瓊州府,即今海南省。有時亦指??谑协偵絽^。參見“瓊州”。
1.出自《夷堅支志庚·黃瓊州》后在瓊泮得疾,問新教授,乃南安軍人。
2.出自《贈陳侯署遂邑事得代回府序》予瓊人也,習知瓊府州縣之害,習聞遂溪同受其害之尤。
7.
美玉。參閱清黃生《字詁·瓊》。
1.出自《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2.出自《雜詩》尺燼重尋桂,紅粒貴瑤瓊。
3.出自《次韻答王鞏》我有方外客,顏如瓊之英。
4.出自《瑞象賦》玉輝輝以凝素,瓊斑斑而點碧。
8.
喻美女。
1.出自《江陵三夢》詩古原三丈穴,深葬一枝瓊。
1.謂文辭廣博繁富。
〈書〉指見識多,善于鑒別~識人。
1.指見識高﹑鑒別能力強的人。
1.古湖澤名。在今山東省巨野縣北五里。
2.廣袤的原野。
1.謂離地而起向上跳。巨,通"距"。
1.大牙行商;富商大賈。
1.大拇指。
指偉大的作品,也指規模大的作品鴻篇~。
1.亦作"巨■"。
2.大的書套。因以為大部頭書籍的代稱。
1.見"巨帙"。
在某方面卓有成就、有聲望的人物文壇~ㄧ實業界~。
1.豪門大族。
1.豈能﹔怎能。
1.豈敢﹔怎敢。
1.謂無多。
1.豈可。
1.豈肯。
1.豈料。
1.猶叵耐。
1.豈能。
1.豈料。
1.即距虛。
1.猶拒險。
1.亦作"拒捍"。
2.抵抗,抗拒。
1.閉門拒絕。
1.拒絕,排斥。
1.抗拒敵人。
2.抵擋,抵抗。
1.立于地上。
1.中草藥續隨子的別名。
清末中國人民反對沙俄侵占東北的愛國運動。1902年清政府與沙俄訂約,規定侵占東北的俄軍分三期撤走。次年沙俄違約不撤,反而提出七項無理要求,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慨。留日學生成立拒俄義勇隊,準備上前線抗擊沙俄。上海民眾召開拒俄大會,北京等地學生也紛紛集會抗議◇遭到清政府鎮壓。
1.拒守險狹之地。
1.即螳螂。
1.抵抗;拒違。
1.見"拒抜"。
1.猶斷后。
1.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1.拒不承認,隱瞞。
1.拒絕規勸。
拒絕別人的規勸,掩飾自己的錯誤。
1.隔斷;遏絕。
2.不接受,不答應。
1.抗拒。
1.見"拒虎進狼"。
1.北斗第四星星神名。
1.猶拒轍。
1.用木交叉架成的欄柵。
1.古代用以抵御敵人馬隊的防守工具。
1.門閂。
1.抗命,不服從命令。
1.違抗。
拒絕接受聘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