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絕別人的規(guī)勸,掩飾自己的錯誤。
1.猶蓁蓁。積聚的樣子。
古代傳說人物。戰(zhàn)國時秦國人,善歌,以教歌為業(yè)。據《列子·湯問》記載,秦青曾收薛譚為徒。薛譚未盡得其藝,欲辭歸。秦青送行至郊外,別時引吭高歌,聲震林木,響遏行云。薛譚聞之大驚,乃放棄回歸之念。
唐初大將。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隋末從張須陀鎮(zhèn)壓農民起義軍◇歸附李密,任帳內驃騎。李密敗后屬王世充。不久投唐,任馬軍總管,跟隨李世民屢立戰(zhàn)功。官至左武衛(wèi)大將軍。民間將他和尉遲恭像畫作兩門神,以驅兇辟邪,保佑平安。
1.指破舊的皮衣。
1.古時善走者。
1.秦代統(tǒng)一全國﹐開展對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鄰國往往稱中國人為"秦人"。直至漢晉﹐仍沿用此稱。
1.《左傳.文公十三年》﹕"﹝秦伯﹞使士會。士會辭﹐曰﹕'晉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為戮﹐無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歸爾帑者﹐有如河!'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杜預注﹕"策﹐馬檛。臨別授之馬檛﹐并示已所策以展情。"后借指馬鞭。
1.見"秦洞"。
1.秦代所建的要塞。
1.古樂器的一種。
中國大陸最早興建的核電站。在浙江海鹽縣。一期工程裝機容量3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15億千瓦小時,1991年底并網發(fā)電。二期工程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在建中。
1.秦地的音樂。
1.對秦始皇的尊稱。
1.謂秦代刻石。
即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十三歲繼承王位,由相國呂不韋和太后寵信的宦官姜b146Wㄈā6十二歲時開始親政,鎮(zhèn)壓姜b146E新遙又免呂不韋相職。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將進行統(tǒng)一戰(zhàn)爭。滅六國后,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自稱為始皇帝”。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統(tǒng)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筑長城,修馳道,同時焚書坑儒,實行文化專制主義。但由于嚴刑酷法,賦役沉重,廣大人民痛苦不堪,他病死不久,即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
秦始皇陵墓中陪葬的兵馬俑雕塑群。兵馬俑坑在今陜西臨潼縣東,約建于公元前221年至前209年,1974年被發(fā)現,1977年就地建立博物館。陶俑、陶馬雕塑與真人、真馬等大,組成戰(zhàn)車和步、騎兵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塑造以模制與捏塑結合,再進行彩繪,細節(jié)真實,富于質感。
1.指秦王朝。
1.陰謀奸詐。
1.權貴,豪門。
1.大權與命運。
2.謂審度時命。
1.有權勢而奸巧的人。
1.有權勢的外戚。
1.奇譎非凡。多形容良馬善行。
2.也形容人智謀出眾。
1.亦作"權強"。
2.指倚仗權勢逞強作惡的人。
1.權宜善巧。謂佛度眾生合于時機。
1.權勢壓倒天下。形容權勢極大。
1.權勢壓倒朝廷內外。形容權勢極大。
1.謂權變詐偽之人。
1.權力職責。
2.暫且擔任。
1.指有權勢享榮華的人。
1.暫時代理。
1.斟酌形勢隨機應變。
1.用權勢役使。
2.宋代專掌財賦的三司代理長官。
1.謀士。
1.亦作"權埶"。
2.權力和勢力。
3.指居高位有勢力的人。
4.指不斷變化的形勢。
1.指主謀。首先起事的人。
1.以權宜之策草擬國書。
1.指有權勢的宦官。
1.隨機進言。
2.權術和游說。
1.非正規(guī)的字據。
1.權宜變通。
1.邪惡的當權者。
1.佛教語。謂佛菩薩為普度眾生而顯現化身。
1.職權范圍。
1.指陰險毒虐的權勢小人。
1.星名。在軒轅座內。
2.星名。在井宿附近。
1.謂審時度勢,變通而行。
1.唐權德輿和許孟容的并稱。
1.亦作"權奄"。
2.有權勢的宦官。
1.見"權閹"。